撰文:小宋
新学期的到来,家长群再次热闹起来,然而,群里的一些“显眼包”也开始活跃,让人又爱又恨。
老师明确通知不用回复,可总有家长按捺不住,率先发出“收到”。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后面一群“跟屁虫”纷纷跟上,瞬间让家长群信息泛滥。一百多号人的群,一个“收到”引发的连锁反应,让其他人的手机被这些“垃圾信息”不断轰炸。大家不禁想问,这些人到底咋想的?难道不知道老师的重要信息会被淹没吗?这种行为不仅给他人带来困扰,也影响了群内信息的正常传递。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手机本就被各种信息充斥,家长群应该是传递重要通知和交流孩子教育的地方,而不是被“收到”二字刷屏的场所。
老师分享学生在校情况,本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但总有一些“显眼包”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老师辛苦了!”“感谢老师!”一两个这样的回复或许还能让人接受,可当大家都跟风而起,整个群就变成了“马屁群”。这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真心感谢老师,还是担心不说这些话会让孩子被“穿小鞋”呢?其实,老师更希望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和配合,而不是一味的阿谀奉承。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又调皮捣蛋,说一百遍“老师辛苦了”也未必能赢得老师的喜欢。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老师的工作,而不是在言语上过度讨好。
虽然在我们孩子的学校目前还没遇到这种情况,但在网上却经常看到家委会筹钱给班级买东西。这种行为确实让人讨厌,甚至会带坏社会风气。家委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筹钱买东西的方式却容易引起争议。一方面,可能会给部分家长带来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人质疑其公正性和透明度。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家委会应该更加谨慎地选择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到所有家长的感受。
家长群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好这个平台的秩序和氛围。对于那些“显眼包”行为,我们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同时,老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家长,规范群内发言,让家长群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不是让家长群成为让人厌烦的“是非之地”。
【以上内容供参考学习,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