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在十年前,我一朋友告诉我说他接了一个教师体检的活儿。除了正常的体检外,重点是要让老师们做题。
我好奇啊,就多问了一嘴,做什么题?
朋友回我——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国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视。
朋友补了一句,说主要是相关部门担心学生出问题。
害,怎么说呢,利益共同体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对教师群体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
先说结论,2000年到2022年,中国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达到16.1%。

检出率位居前三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强迫(20.5%)抑郁(18.8%)和焦虑(16.1%)。
这个检出率呈现出整体性多维度的恶化态势。
这几个心理数据单说大家可能没有概念,我们做个对比。

拿抑郁来说,公司职员的抑郁风险检出率是12.8%、公务员是9.5%、企业工人为7.0%。
2022年我国国民总体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教师的抑郁检出率是18.8%,高太多了。
经过数据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相比其他职业群体,教师这一职业患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与精神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
这也算是职业病了。
接下来我们按照不同教育阶段,来细分一下教师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显示,幼儿教师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程度最低。
这个能理解啊,带孩子们玩儿嘛,尤其是女幼师,母爱迸发的时候还是很开心快乐的。
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一直到大学,学生和老师的痛苦开始同步了。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强迫(23.5%)、焦虑(18.3%)和躯体化(15.9%);
强迫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尤其是教师的孩子,最能感受到强迫症妈妈的厉害了。
主要说下这个躯体化。
心理学上的躯体化指个体将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转化为身体症状的现象。
这些症状通常无法用医学检查明确解释,但患者确实感受到身体不适,比如疼痛、疲劳、腹痛腹泻,头晕,恶心等。
有点儿像近些年的亚健康,医院检查显示没毛病,就是浑身不得劲。
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睡眠(36.4%)、强迫(23.0%)和抑郁(20.9%);
睡眠问题严重出现在中学教师群体中。
大学教师为睡眠(22.6%)、强迫(22.3%)和抑郁(21.3%)。
大学老师也睡不着,睡不好。
我们重点说一下中学教师的睡眠问题。
中学教师睡不好是因为他们承担着多重,社会及家庭角色。
尤其是女性和年龄偏大的中学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外还要处理家庭琐事,睡眠时间被大量占用及压缩。
相对于小学来说,许多中学将升学率与教师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挂钩,使老师们承受了诸多压力。
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抑郁问题检出率普遍偏高,尤其是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情况更为严重。
在中学,教师抑郁问题检出率略低于2010年到2020年初中生24%的抑郁检出率,以及2010年到2020年高中生28%的抑郁检出率。
中学阶段老师和学生的抑郁问题都很严重。
研究发现,情绪问题可能在师生间存在“传染”现象。若教师本人的情绪和心理没有处理好,有可能使学生也产生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
这个发现,有孩子的家长们其实都深有体会。
另一个发现是大学教师中,高职院校教师抑郁检出率较低;普通高校教师抑郁问题检出率高达24.1%。
原因可能是普通高校教师科研压力较大,职业倦怠更为严重。
此外受近些年“非升即走”等规则影响,工作不稳定性更强,也会增加高校教师的强迫、抑郁和焦虑状态。
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问题的检出率位居首位。

大中小幼教师均受其困扰,其中小学教师最甚,达到23.5%。
研究认为大多数小学教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夸大责任感,导致他们的强迫性认知。
我倒认为小学老师的强迫症,会削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甚至严重的会导致孩子厌学。
当然了,让老师们说起来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一个班级50多个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连课都上不了,所以老师们在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就是训练课堂纪律。
焦虑问题方面,除幼儿教师外,大中小学教师焦虑问题检出率均高于一般成年人15.8%的焦虑检出率。

老师们在焦虑啥呢?
有铁饭碗的事业编肯定优哉游哉,焦虑的老师更多是合同工吧?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我想请大家和教师们思考一个问题: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自己的心理问题都这么多,那么他又该如何培育一代健康的灵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