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的智慧:哪怕混得再惨,也别做3件事,做得越久,人生越糟糕

阿胖教您成长 2025-03-25 17:40:36

即便境遇再凄惨,也切勿涉足三件事,做得越久,人生便愈发糟糕。

倘若能够全然规避这三件事,极有可能改变多数人的命运。缘由在于,许多人追求向好的思路存在极大的偏差,也正是这一偏差致使他们尽管奋力拼搏,人生却每况愈下。

大多数人的思考往往是正向的,致力于探寻如何让人生更为美好,一千个人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情形,所有能让人生向好的方法多达数千万种,我们从中寻觅适合自身的,难度甚巨。

然而,转换一下逻辑,去思索致使我们越混越差的事宜究竟有哪些,成功的要素千差万别,失败的逻辑却大致相同,如此一来,我们便能更快地寻得,避开那些事,我们岂不就更接近成功了吗?

在阐述我们需要规避的三件事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个人,此篇内容,借鉴了他的警示智慧。

他名为冯仑,身价数十亿,乃是著名的商界思想家,诸多我们熟知、能够叫得出名字的大佬皆曾受其点拨。

在此开始之前,我提议每个人放下手头之事,仅花费短短几分钟全神贯注地阅览完毕,这篇能够转变你思路的内容,极有可能影响你的命运!

别再把自己当人

一个人若过度将自己视作特殊的存在,便容易纵容自己。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当中,一个人理应轻松惬意地享受生活,但凡遭遇些许棘手之事,便与这一认知相违背,于是我们就会选择逃避那些艰难的事务。

例如,你有一项工作尚未完成,此乃自身效率所致,按理来讲你应当加班完成,然而你却认为人不该加班,从而选择次日再做,可次日又有其他工作,如此一来,你每日的工作皆无法做好。

这实则与成功南辕北辙。

任何一个人若欲变得更为出色,必然要历经诸多艰难之事,倘若我们皆选择逃避,那便只会庸碌一生。你随意探究一位有钱人,皆会发现他们定然会有许多艰难的时光,譬如冯仑,其初期的创业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倘若他过度将自己视作特殊人物,面对困难直接放弃逃避,那么现今的事业便不复存在了。

再如稻盛和夫,他刚开始工作时,甚至连工资都没有,正是这份工作为其后续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但要是他过度将自己视作特殊人物,觉得既辛苦又无工资,选择放弃,那么后面的“经营之圣”或许就不是他了。

切不可再过度将自己视作特殊人物,千万莫要轻易纵容自己,对自己严苛一些,清空自身的头脑,让我们的脑海中存有将事情坚决做好的意识。

人性存在诸多令人憎恶的特质,诸如自私、懒惰、贪婪、好面子等。

倘若过度将自己视作特殊的存在,实际上便不会有意地去管控这些可憎的特质,任由其发展,进而便有可能无限地放大。

之所以它们被称作可憎的特质,恰是由于它们会对我们的成功造成影响,倘若它们在我们身上无限地扩张,那我们与成功基本上就毫无关联了。

自私会致使我们错失众多优质的人脉。

懒惰意味着连最基本的努力都无法达成。

贪婪极有可能导致做出错误的选择,因小失大。

好面子,许多本无多少面子却能获取丰厚收益的机会我们便无法抓住。

有些人耐心不够,看到这就准备退出了,我想说,如果你退出,那一切就白看了,这3点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只看一点,根本起不到太多的作用,强烈建议你耐心看完接下来的内容。

"用时间换小钱",穷人的时间陷阱

冯仑曾说:"穷人最宝贵的资产是时间,但他们却最不珍惜时间。"这句话听起来刺耳,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1991年某地泡沫破裂时,冯仑和伙伴们穷得只能吃酱油拌饭。有人提议去码头当装卸工,每天能挣30元。冯仑却坚持:"我们是要盖楼的人,不能被困在码头。"他们选择研究政策找机会,最终通过倒卖批文赚到第一桶金。而那些选择去码头搬货的同行,20年后还在工地打零工。

我的朋友小王,月薪5000却沉迷于各种"薅羊毛"。每天花3小时在各种软件上签到、砍价,一个月能"赚"800元。三年后,他的同事都升职加薪,而他因为没时间提升专业技能,连现在的岗位都岌岌可危。

为什么这种情况是致命陷阱?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影子价格"。当你为赚100元花费一整天时,可能错过了价值1万元的机会。就像冯仑说的:"穷人的时间最贵,因为他们正在典当未来。"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重复低价值劳动会导致大脑前额叶萎缩。简单说,越做机械性工作,你的决策能力、创造力就越差。

行为心理学发现,长期从事低价值工作会形成"贫穷思维定式"。你会越来越不敢尝试高价值的事情,陷入恶性循环。

接下来我们可以做这些动作:去"时间价值评估":

记录一周的时间分配标出所有时薪低于城市最低工资1.5倍的活动把这些活动外包或直接放弃腾出的时间用来学习一项能带来指数级回报的技能

记住:你的时间值得更好的价格。

"混圈子求人脉",社交泡沫的幻象

当你需要跪着求人时,认识谁都没用,这句话戳破了无数人的社交幻想。

1993年万通六君子分家时,冯仑主动放弃大部分资产。别人都说他傻,他却说:"把追星的时间用来成为恒星。"20年后,当其他创始人还在靠关系接项目时,冯仑已通过专业研究成为地产思想家,连马云都主动找他交流。

我的前同事老张,失业后每天参加各种行业酒会,加了5000"人脉"。有次他孩子生病急需借钱,发了20个红包求人,最后只有3个人回复。而被他嘲笑"不会来事"的技术宅小李,靠专业能力创业成功,现在投资人排队请他吃饭。

为什么混圈子求人脉是自欺欺人?

弱关系圈层存在"100-20-5"法则——100个联系人里,20个会敷衍你,只有5个能真正帮忙。但多数人把90%精力浪费在那100人身上。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价值交换。当你没有筹码时,再殷勤也无人理会。就像拿塑料袋换金条,再热情也没用。

低质量社交消耗的能量,足以让你错失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研究表明,无效社交后的大脑活跃度,比通宵工作还低30%。

记住,立即启动"社交升级计划":

每天留出2小时"闭关时间"深耕专业每月只参加1-2个真正高质量的行业活动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2 阅读:122

阿胖教您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