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9年,中央军委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调整军衔,而此次行动所针对的就是校级军官,如此一来,他们就有了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在这些军官都有晋级条件的情况下,一个人却因为养病而错过了这次机会,此人便是被誉为“白面书生”的开国上校刘竹溪。
刘竹溪出生在一个北京市的家庭之中,在他两岁的时候,父母为了躲避战乱,特意带着他回到了山东老家生活。
在他18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眼见着日军在我国的土地上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血气方刚的他决定报名参军,保家卫国。
在这一年,他参加了冀鲁别动总队,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由于刘竹溪人长得比较白皙,所以刚刚加入部队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怎么能打鬼子呢?
可没过多久,刘竹溪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战士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加入部队之后,刘竹溪的打法可谓是十分凶猛,而这也让他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在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山东地区的敌后根据地也变得越来越大。
而刘竹溪也因为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组织上的重视,仅过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他就已经升任为营教导员的职务。
在一次突围战中,刘竹溪接到了组织上的任务,让他带队吸引敌人的火力,以掩护大部队转移,在这场战斗中,刘竹溪表现得异常勇猛。
即便在左臂中弹的情况下,刘竹溪仍然继续指挥部队作战,而且在这场战斗中,他还成功击毙了一名日军小队长。
凭借着这股不要命的精神,战士们的内心对于这位“白面指导员”也是更加的尊重,提到刘竹溪,战士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指导员是好样的!”
在这之后,刘竹溪又继续带队在敌后活动,面对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刘竹溪等人毫不畏惧,不仅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还多次完成了对日军的伏击。
在一次伏击战中,刘竹溪的手臂再次受伤,可他依旧忍着伤痛完成了伏击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刘竹溪更是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战能力,在济南战役期间,刘竹溪带着一个营的兵力多次在敌后穿插,并成功切断了敌人的联系,为大部队的攻击争取到了时间。
虽然任务完成了,可刘竹溪本人也身受重伤,他的右下颌连同7颗牙齿被国军的三枚手榴弹炸伤,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撤出战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他成功指挥队伍完成了这场穿插战。
之后,刘竹溪又先后跟着部队渡过了长江,打到了上海,随后又继续南下,成功打到了福建。
而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他也从一名营教导员晋升为了团长,而他也成为了三野的高级军官之一。
建国后,刘竹溪先后担任了八十四师参谋长、二十八军炮兵司令以及副军长等职务,但没过多长时间,刘竹溪身上的旧伤就复发了。
为了不给部队的发展拖后腿,这位虎将选择放弃自己的军旅生涯,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刘竹溪都在养伤,也正因为如此,他错过了这次军衔晋升。
2010年,刘竹溪因病去世,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他的骨灰中,竟然出现了28枚弹片。
由此可见,刘竹溪这么多年来到底忍受着多少痛苦,而殡仪馆也将这些弹片封存了起来,让它们成为这名老兵光辉岁月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