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跟患者及其家属强调:“治疗抑郁症,不能仅关注表面的情绪症状,抑郁症的产生与身心的多个层面紧密相关。
从中医情志学说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长期的负面情绪累积,会影响脏腑气机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进而使神经系统调节失衡。当身心的内环境被破坏,抑郁、焦虑、失眠等问题就会纷至沓来,如同阴霾笼罩心灵。
1. 寒凉冷饮
(冰淇淋、冰奶茶、生鱼片)

中医解析:"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必及肝"(《黄帝内经》)。冷饮直接冰封脾阳,导致肝气不能升发,郁结成块。
替代方案:• 陈皮姜枣茶(三年新会陈皮3g+生姜2片+红枣3颗)• 桂圆醪糟羹(睡前温服,助肝血归位)
2. 肥甘厚味
(红烧肉、奶油蛋糕、油炸食品)

中医解析:肥腻食物产生痰湿,像雾霾一样蒙蔽心窍。《丹溪心法》说:"痰迷心窍,则怔忡惊悸。”
替代方案:
• 山楂鸡内金粥(炒山楂10g+鸡内金粉3g)• 萝卜缨代茶饮(新鲜萝卜缨煮水)
3. 辛辣刺激
(火锅、辣条、高度白酒)

中医解析:短期辣味能发泄郁气,但长期如同"火上浇油"。《景岳全书》强调:"郁久化火,最耗肝阴。"
替代方案:• 百合银耳羹(加少许蜂蜜)• 桑葚枸杞汁(桑葚30g+枸杞15g打浆)
4. 发霉变质
(隔夜饭菜、过期坚果、久存粮油)

中医解析:明代《本草纲目》更明确指出:“霉变之物,其性腐浊,入体则化为湿热瘀毒。”
马齿苋绿豆汤(鲜马齿苋50g+绿豆30g)
当归墨鱼汤(墨鱼干1只+当归6g+黑豆30g)
门诊医案
32 岁的患者小李(化名),被抑郁症困扰 1 年多,情绪低落,焦虑不安,严重失眠,对生活失去信心。
面诊时精神萎靡,舌象表现为肝郁气滞之象,脉弦细。辨证为情志不畅,肝郁脾虚。

开方:柴胡 10g,白芍 15g,当归 10g,白术 12g,茯苓 15g,甘草 6g,龙眼肉 10g,酸枣仁 15g,远志 6g,木香 6g。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效果咋样?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李的情绪有所改善,唉声叹气和自责自罪的情况明显减少。睡眠改善,食欲也逐渐恢复。但仍感到神疲乏力,头晕症状时有发生。在原方基础上进行调整。

三个月后,小李抑郁症状基本消失。她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睡眠和食欲恢复正常,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复查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平和。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