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两周前(2月22号晚上,鹤壁网友“蜡烛”发给我)的信息,说之前一起去看望慰问抗战老兵的志愿者、鹤壁市斑马救援队的伙计张鸿伟突发脑溢血不在了,并把身上宝贵的肝、肾无私捐献了……说真的,这条“鹤壁好人”的新闻当时我没有发布,一方面是住院期间病房没有无线网络,另一方面就是出院以后太忙了,学雷锋活动日、三八妇女节等等。图片截屏自无限鹤壁-鹤壁新闻。(安阳毕兴世)
今天再读“鹤壁好人”张鸿伟先生,忽然令我想起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抒情诗《有的人》中的诗句“有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诗人所写“有人死了他还活着”,从生物学角度,人的死亡意味着生理机能的绝对终止,生命的最终结束。然而从哲学层面,人的精神存在一些超越生命的力量。图片截屏于无限鹤壁-鹤壁新闻。
当然了,那个时候的医疗科学水平尚不发达,一个小城区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也不可能会完成“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今天的张鸿伟先生是家属按他的意愿把“生命的种子”无私奉献给了3名器官衰竭危重患者延续生命。(图片截屏于无限鹤壁-鹤壁新闻。)
若果诗人臧老今天在世的话,他肯定会写出别样脍炙人口的《有的人》的!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倒拨两周之前——
2月22日,2025年河南省鹤壁市第一例器官捐献在该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完成。(图片源自网络下载)
据了解,今年47岁的鹤山区居民张先生(化名),2月18日因意外出现脑出血,抢救无效后死亡。家属忍着巨大悲痛,决定捐献其肝脏和两个肾脏。在省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OPO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张先生的直系亲属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张先生家属的这一善举,将会让3名器官衰竭危重患者重获新生。(图片截屏于无限鹤壁-鹤壁新闻。)
器官捐献者叫张鸿伟,男,47岁,老家在鹤壁浚县。1996年入伍,1998年转业。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安阳综合段鹤壁北站工作。(图片截屏于无限鹤壁-鹤壁新闻。)
2月18日下午,他工作期间突发脑出血,随即被120救护车送往鹤壁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抢救。(图片截屏于无限鹤壁-鹤壁新闻。)
2月22日,医院对张鸿伟进行了专业医学判断,确认为为脑死亡状态。家属强忍悲痛,经过商议,决定将他的肝脏和两个肾脏进行器官捐献。河南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袁胜平、鹤壁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张洁见证捐献。(图片源自网络下载)
豫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联盟队员张鸿伟(右)正在听老人讲述当年在战场上与小日本拼死搏斗的经历。(资料图)
鹤壁市斑马救援队队员张鸿伟正在给电话求助、抛锚在路上的车友更换轮胎。(资料图)
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张鹤幔介绍,父亲张鸿伟是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鹤壁红十字志愿者,生前一直在做公益活动,曾参加过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 生前一直教导她和妹妹,要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这次器官捐献也算完成父亲的心愿,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最后一点力量。”张鹤幔说。
(鹤壁市斑马救援队员张鸿伟给车友解决了燃眉之急。资料图)
“这是2025年鹤壁第一例捐献,也是鹤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的第25例捐献。鹤壁是一座充满爱的城市,在此我向所有人体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做出这么伟大的决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范芮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