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九年庄浪茶马理番厅执照:民族地区土地权益与治理的历史见证

古钱币爱好者 2025-04-04 14:35:36

在历史长河中,各类文书档案犹如散落的珍珠,串联起往昔岁月的记忆。民国十九年庄浪茶马理番厅执照,便是这样一件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珍贵文物,对研究民国时期民族地区的土地制度、行政管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庄浪茶马理番厅,在民国时期承担着特殊的职能。它不仅负责茶马贸易的管理,促进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还肩负着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进行治理的重任,协调民族关系,维护地方秩序。这张执照的颁发,正是其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

执照的核心内容围绕土地权益展开。“那述族(民国时期藏族部落名称)头目呈报番民祁发龙原垦西滩山旱地壹叚”,明确了土地的所属主体为那述族番民祁发龙。这反映出在民国时期,少数民族在当地拥有合法的土地开垦与使用权利,并且其权益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保障。对土地位置与边界的详细界定,“其地東至河水,西至车路水沟,南至李姓地垦,北至温姓地垦;又连荒草沟旱地壹叚,其地東至荒草沟口,南至山梁,西至红窑沟山,北至阳山岭为界”,清晰勾勒出土地的范围,具体位置就在现天祝县哈溪镇古城村二组,也叫黄草沟。这种严谨的四至划分,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土地纠纷,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政府对土地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

执照中还提及赋税相关内容,“应纳粮贰斗陆升外纳草坡山林粮壹升”。这表明在民国时期,庄浪地区实行着相应的赋税制度,土地所有者需要根据所拥有的土地类型与面积,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赋税。这种赋税制度既维持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转,也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在地方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草坡山林也征收赋税,显示出政府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管理与调控。

从民族治理的角度看,该执照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地区作为多民族聚居地,通过颁发这样的执照,政府在尊重少数民族传统土地权益的基础上,将其纳入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有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与治理,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它是民国政府在民族地区推行 “因俗而治” 与统一管理相结合政策的生动实践。

由于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统治混乱,加上匪患及自然灾害,还有解放初期的破四旧等保存下来的此类文件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同类藏品,很可能是孤品,对于收藏还是研究民国时期西北经济政治文化,名族事故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类文献的价值不亚于敦煌文化中的商贸契约,是研究民国时期政府管理边疆民族事物的活化石。

在文物价值方面,这张执照历经岁月沧桑得以保存至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民国时期地方行政、民族关系、土地制度以及农业经济等多方面的一手资料。其纸张、字迹、印章等,都蕴含着当时的工艺特征与时代信息。执照上的文字表述,不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研究民国时期公文写作规范、语言风格的重要样本。它如同一个历史的微缩景观,透过它,我们可以窥探到民国十九年庄浪地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民族地区状况打开了一扇窗口,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上述藏品均为实物拍摄(非专业拍摄,实物更为清晰),由民间藏家提供,为祖传之物,持有人诚心出售,价格可面议让利。这些老物件均是不可再生之物,收藏一件少一件,像这种存世量极为稀少的藏品,如今大多情况下已被占有,而且也只有在高端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它的身影,如果有缘相见,也算是一种奇缘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