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市场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筹码交换游戏。数据显示,个股80%的趋势转折都伴随着筹码结构的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五种典型的筹码分布模型,揭示资金流动背后的深层逻辑。
一、单峰陡峭:起涨动能蓄势待发

当筹码分布呈现尖顶形态(集中度超过75%),且获利盘超过90%且没有松动迹象时,通常意味着主升浪即将启动。例如,2023年某消费股在启动前,筹码峰的标准差降至0.12(处于历史分位值的5%),同时MACD能量柱连续12天递增,形成了“蓄水池”效应。满足以下条件的标的值得关注:1)峰顶价格与年线的偏差小于8%;2)底部筹码锁定超过60个交易日;3)量能维持在120日均量线之上。
二、双峰对峙:多空绞杀的深水区

双峰形态(两峰间距超过20%)通常出现在重大压力位。例如,某科技股在百元关口形成了双筹码峰,期间融资余额的波动率达到了45%。其技术特征包括:1)两峰之间的换手率超过150%;2)RSI(21)在40-60区间反复震荡;3)大宗交易溢价率忽正忽负。此时,需要等待筹码重构的信号:上方峰值减少20%,且下方峰值增加30%,才能确认方向选择。
三、三峰递进:趋势转折的启明星

在长期下跌的末端,低位连续出现三个递增的筹码峰(间距小于15%),往往预示着底部反转。例如,某周期股在2024年筑底阶段,形成了7.5元、8.2元和9.0元的三处筹码峰,同时股东人数季度环比减少了22%。关键指标包括:1)底部峰值较前高增长50%以上;2)周线KDJ出现底背离;3)北向资金连续5天净买入。当股价突破中间峰值时,可以建立初始仓位。
四、高原平峰:震荡行情的迷魂阵

当筹码分布呈现高原形态(集中度在40%-60%之间),价格往往陷入无序震荡。例如,某地产股在15-18元区间形成了持续半年的平峰结构,振幅压缩至12%,ATR值创下三年新低。操作策略包括:1)布林带收口至历史极值;2)设置2%波动区间的网格交易;3)突破高原边缘时,量能需达到区间均量的2倍。在此期间,融券余额的变动率成为重要的风向标。
五、峡谷低吸:主力洗盘的黄金坑

峡谷形态(筹码真空区超过价格区间15%)通常出现在暴力洗盘之后。例如,某医药股在集采利空下形成了18-22元的筹码真空区,随后三个月完成了筹码回填。技术要点包括:1)挖坑阶段量能需萎缩至巅峰期的20%以下;2)跳空缺口三天未补;3)筹码重心上移速度大于价格涨幅。最佳买点出现在峡谷上沿首次放量时,止损位设在峡谷下沿的3%处。

筹码运动的本质是市场预期的可视化呈现。数据显示,当这五种形态出现量能结构优化(量比超过1.5且持续3天)时,后续60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概率可达78%。投资者需要建立“形态识别-动能验证-仓位适配”的三维体系,在筹码的迁徙中捕捉主力的踪迹。记住:永远不要在单峰松动期追高,不要在双峰对峙期重仓,这样才能避免成为筹码传递的最后一棒。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相关内容均为网络公开资料搜集整理,仅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