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我不买问界买小米?我不买宝马买小米?我不买沃尔沃买小米?”


小米第二辆车如果还是定位在20万左右,那雷军恐怕要二次创业失败。
毕竟现在的造车势力基本快饱和了,而雷老板此前也喊话了——不希望别人看到“小米”就会联想到“价格低”。
所以他肯定是要慢慢往中高端上面去靠拢的。小米SU7的反响不错,那小米Ultra就不可能还沿用老套路,必须把市场占满才是王道。



从81.49万预售价到52.99万落地价,雷军这记回马枪确实让行业猝不及防。


要知道,光是那套赛道级碳陶瓷制动盘(前430mm+后410mm)的成本就抵得上一辆A级车,更别提全车5.5㎡碳纤维组件和24K金车标的“壕气”。有供应链人士测算,仅硬件成本就超40万,这还没算上纽北赛道调校的千万级研发投入。
老司机们算过一笔账:同性能的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售价199.8万,而小米直接把三电机、碳陶刹、空气悬挂这些超跑配置“白菜化”。
更狠的是,3月31日前下定的用户还能白嫖价值9万权益包,包含终身智驾服务和赛道套件,相当于买性能送车。

雷军对第一批支持的人一直都是当宝一样地供着,比如以前的小米初代手机购买者,都基本拿到了“全额补贴”。
而那批去年10月就敢盲订的3000多位“勇士”,今晚彻底封神。他们不仅能在一周内提到现车,还独享三项王炸权益:
1. 碳纤维自由:21处碳纤部件任选,连后视镜壳都是赛道级锻造工艺;
2. 赛道通行证:限量2000席的Ultra Club会员,包揽纽北赛道日体验;
3. 智驾全家桶:价值3万的Xiaomi HAD终身使用权,连泊车都不用自己动手。
对比某些品牌“期货式交付”,小米的现车策略堪称降维打击。有网友调侃:“雷总这是把汽车行业玩成小米商城了,现货+限时优惠,谁顶得住?”


当1.98秒破百、350km/h极速的数据亮出来时,直播间飘过一条弹幕:“以前是没钱买小米,现在是没钱买小米。”这辆“四门超跑”藏着三大杀招:
赛道基因:原型车在纽北跑出6分46秒,比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快8秒;
充电黑科技:93.7kWh电池支持11分钟10%-80%快充,比特斯拉V4超充还猛;
防呆设计:新增“误踩电门不加速”功能,新手也能驾驭1548匹猛兽。
更绝的是生态玩法:车机与小米手机无缝流转,甚至能遥控家里的空调扫地机。某BBA车主在社群里感叹:“以前觉得车标值50万,现在发现智能化才是真豪华。”
这车对于买得起的人来讲,确实性价比拉满了。


10分钟6900台大定的战绩,撕开了传统豪车的定价遮羞布。
保时捷中国官微的“致敬中国制造”,看似大度,实则暴露了国际大厂的焦虑。
而藏在数据里的真相更震撼:35%订单来自BBA车主,22%是特斯拉用户换购——这群最挑剔的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给了新王。



雷军今晚的“疯”,本质是技术普惠的阳谋。当52.99万就能买到三电机+碳陶刹+端到端智驾,谁还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这场发布会没有赢家,只有小米和它的信徒们。正如某车企高管私下吐槽:“以后开发布会得先问雷总档期,他这是不给友商留活路啊!”
(注:本文数据均引自小米官方发布会及权威财经媒体报道,不构成购买建议。只想问一句:雷总,工厂产能还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