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近代史的复辟事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袁世凯称帝的那场闹剧。
然而,在袁世凯之后,还有一位心怀复辟梦想的人。他就是北洋军阀——张勋。

张勋早年从军,忠于清廷,曾任江南提督镇守南京
- 1 -
辛亥革命爆发时,张勋的军队就曾在南京与革命军对抗。
随着清朝的覆灭,历史进入到民国时期,张勋虽换上了民国的服饰,却依然保留着象征清朝的辫子,他的军队因此也被称为“辫子军”。
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张勋继续以“辫子军”领袖的身份做起了民国的大臣,但他心中始终未曾忘怀旧日的清朝。
1913年,在了解了袁世凯的野心后,孙中山准备发动二次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张勋表现得十分拼命,虽然他深知自己没有袁世凯的实力,不敢奢望皇位,但他的野心仍在,始终心怀复辟。
张勋知道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便将复辟的希望寄托在清朝废帝溥仪身上,打算将其重新扶上皇位,自己则当个辅佐大臣。

- 2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黎元洪继任民国总统,直系的冯国璋为副总统,皖系的段祺瑞则成为国务总理。黎元洪名义上是总统,实际的权力却掌握在段祺瑞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以参战为借口,试图将黎元洪赶下台。而黎元洪在美国的支持下,反对参战,并对段祺瑞进行反击。随后,段祺瑞以辞职相威胁,跑到了天津。黎元洪便趁机罢免了段祺瑞的职务,这让段祺瑞勃然大怒,决定以武力教训黎元洪。在段祺瑞的怂恿下,北洋军阀中的皖系和直系督军相继宣布独立,准备拥兵进京。此时,张勋看到了复辟的机会,试图带兵进京实现自己的复辟计划。为了讨好段祺瑞,他一方面通电黎元洪,要求其下台,另一方面又表示愿意进京调停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冲突。段祺瑞希望借助张勋的力量对付黎元洪,便怂恿张勋进京,甚至在暗中支持他的复辟企图。而黎元洪见张勋不是皖系的人,也想利用他对抗段祺瑞,便同意接受让张勋调停。就这样,张勋以调停为名,带兵向北京进发。然而,当张勋抵达天津时,他便不再伪装,直接通电黎元洪,威胁他解散国会,否则就不去调停与段祺瑞之间的矛盾。无奈之下,黎元洪只得解散国会,随后张勋带兵进入北京。

一到北京,张勋便径直前往故宫,拜见清朝废帝溥仪,并为其磕头请安。一时间以前的清朝孤臣遗老、皇亲贵族们,都激动起来。在头顶上甩起假辫子,仿佛回到了清朝的辉煌时期。当时还有保皇会的老大——康有为,也赶到了北京为张勋的复辟出谋划策。1917年7月1日,张勋正式宣布清朝废帝溥仪复辟,恢复清朝旧制,并任命了一众旧臣。- 3 -但意料之中的是,张勋的复辟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黎元洪逃到了日本使馆避难,并将总统职务交由冯国璋代行,同时被迫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段祺瑞见国会已被解散,黎元洪也下台,便以反对复辟为由,从天津出发,前往北京讨伐张勋。面对段祺瑞的讨伐,张勋惊慌失措,最终逃到外国使馆寻求庇护。张勋的复辟闹剧仅持续了12天,便在段祺瑞的讨伐下草草收场。- 4 -尽管张勋试图恢复清朝,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民国的招牌再无人敢轻易舍弃。张勋的复辟失败,标志着旧时代的彻底终结,新的时代已经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