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立皇帝、铲除重臣、挥师北伐、孙吴最牛权臣后来被谁干掉了?

养儿育女日记 2023-03-14 14:43:42

接这篇:刺杀诸葛恪的背后主谋是谁?(孙峻执政后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

孙綝上台后,骠骑将军吕据非常愤怒。

孙吴啥时候开始变成你们宗室专政了?还把咱们这些豪族放在眼里嘛?

孙权托孤的五大臣,现在还剩下滕胤、吕据两人。

吕据与滕胤本是连襟(据、胤皆壹之妹夫),大家都是自己人。吕据遂上书要求让滕胤做丞相(吕据闻之大恐,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

孙綝自然不会将权力拱手让人,为了息事宁人,他安排滕胤去武昌接任大司马(吴国大司马位高权重,镇守武昌,统辖荆州军务)。如此一来,既给了吕据、滕胤等人面子,又可将滕胤逐出朝廷,一举两得(綝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

吕据怎会上套!他直接从北伐前线率军返回建业,派人通知滕胤,密谋推翻孙綝(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綝)

孙綝得悉后,迅速做了两手安排:

1、派从兄右将军孙虑率领驻守建业的军队去江都抵御吕据,同时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让投靠吴国的曹魏叛将文钦、刘纂、唐咨等人反击吕据(綝闻之,遣从兄虑将兵逆据於江都,使中使敕文钦、刘纂、唐咨等合众击据)

2、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前往滕胤处,要求其捉拿吕据(遣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胤取据,并喻胤宜速去意)

孙吴规模最大的内战打响了!

滕胤岂能就范,反而逼华融等人作书驳斥孙綝(胤自以祸反,因留融、晏,勒兵自卫,召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以綝为乱,迫融等使有书难綝)

孙綝果断下令拿下滕胤(綝不听,表言胤反,许将军刘丞以封爵,使率兵骑急攻围胤)

两边彻底撕破了脸,滕胤胁迫华融等人矫诏,华融因不从而被杀(胤又劫融等,使诈诏发兵。融等不从,胤皆杀之)

此时关键就看谁能先控制皇帝孙亮。

滕胤本具备较大的优势:滕胤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

有部下劝说滕胤引兵进攻皇宫的苍龙门,驻守皇宫的禁军将士见到滕胤后,必然离开孙綝而听从滕胤的调遣,滕胤便可入据皇宫,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诛杀孙綝(或劝胤引兵至苍龙门,将士见公出,必皆委綝就公)

擒贼先擒王,拿下孙綝,江都方面的孙虑将不战自溃。

忽悠过亲家诸葛恪的滕胤再次犯下大错(详见这篇:吴国最惊心动魄的宫廷谋杀案(诸葛恪为何会被曾经的盟友背叛?)),他不敢举兵包围皇宫(时夜已半,胤恃与据期,又难举兵向宫,乃约令部典),而是原地等待吕据率北伐主力前来汇合(说吕侯以在近道)

但是东线的战事让他失望了,到了最关键的站队时,刘纂、文钦、唐咨、朱异等人纷纷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刘纂能当上车骑将军一职,背后都是孙峻出的力,他自然拥护孙綝。

文钦、唐咨作为降将,在江东毫无根基,也是依靠孙峻才得以位居高官,如今孙峻已死,两人也只能抱住孙綝的大腿。

朱异代表的是江东士族,对于吕据与孙綝的这场宗室和江北派的的斗争,他选择冷眼旁观,坐山观虎斗。

如此一来,虽然吕据官职最高,但是北伐大军的三员武将都反对他,导致他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诏文钦、刘纂、唐咨等使取据,又遣从兄宪以都下兵逆据於江都)

面对文钦等北国顶级战力,吕据无法取胜,左右劝吕据降魏,吕据坦荡:耻为叛臣,遂自杀。

解决了东线的吕据后,孙綝方才集结军队向滕胤进攻( 时大风,比晓,据不至。綝兵大会)

滕胤颜色不变,谈笑若常,左右故皆为胤尽死,无离散者,但仍因兵力上的巨大劣势而失败,孙綝下令诛灭了滕胤三族(遂杀胤及将士数十人,夷胤三族)

扬州的这场内战很快波及到了荆州。

驻守夏口的孙壹说起来祖上和孙峻都是孙静一脉(孙壹,孙奂庶子。其兄孙承卒,奉孙奂后,袭业为将),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孙壹与全熙、施绩攻打诸葛恪之弟公安督诸葛融,因功升任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

然而孙壹还有一重身份,他是吕据、滕胤的妻兄(吕据,据、胤皆壹之妹夫也)

孙綝平定建业内乱后,立刻派遣镇南将军朱异偷袭夏口,孙壹因畏惧受牵连治罪,率部曲千余口逃奔曹魏(及孙綝诛滕胤,壹弟封又知胤、据谋,自杀。綝遣朱异潜袭壹。异至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馀口过将胤妻奔魏)

打赢内战,消灭了最大敌人江北派后,宗室内部又有人出来挑战孙綝。

从兄孙虑在孙峻执政时很受厚待,在平定吕据时立下大功,结果得到的待遇反而比孙峻时少,心怀不满的他与将军王惇共谋袭杀孙綝。事情泄露,孙綝抢先杀掉了王惇,孙虑也被迫自杀(初,峻从弟虑与诛诸葛恪之谋,峻厚之,至右将军、无难督,授节盖,平九官事。綝遇虑薄於峻时,虑怒,与将军王惇谋杀綝。綝杀惇,虑服药死。)

至此,孙綝铲除了所有敢于挑战他的政敌,年仅二十六岁就成为吴国新一代权臣。

很快他又迎来一个良机:大将军诸葛诞举寿春叛,保城请降。

除了自己几个亲兄弟外,孙綝最信任的就是刚立下大功的文钦(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孙綝立刻以文钦为主将,率唐咨、全端、全怿等三万人作为先锋救援诸葛诞。

关于孙綝的战术安排,咱们之前讨论过:

文钦入城,整个联军的战术就出现了很大的弊端,如果孙綝先拿下合肥,然后安排文钦做游军,发挥他的骑兵战力,既可以骚扰魏军,又可以防守粮道,然后等待淮南的暴雨,再给与司马昭全力一击,也许整个战况就会彻底逆转。

最能打的文钦作为前锋,先进入了寿春(魏镇南将军王基围诞,钦等突围入城),之后吴军多次进攻,都无法突破魏军的外围阻击线,坐看诸葛诞被司马昭歼灭。

淮南三叛(下):准备最充分的诸葛诞到底输在了哪里?(诸葛诞和文鸯的后代是如何了结这场恩怨的?)

孙綝的北上最终成为一场军事惨败,会诞败引还。綝既不能拔出诞,而丧败士众,自戮名将,莫不怨之。

也许还有一种可能,孙綝想借机清除江东派,此次北伐,朱异被杀,全氏家族大部叛逃魏国。

总之,随着孙綝的上台,江东、江北两大势力几乎被剿灭一空。

驻守吴国西部边境的骠骑将军朱绩已经开始密书蜀汉,想要颠覆吴国政权(孙綝秉政,大臣疑贰,绩恐吴必扰乱,而中国乘衅,乃密书结蜀,使为并兼之虑)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势,必须有人出来负责。

已经亲政的孙亮开始追究孙綝的责任:亮始亲政事,多所难问,甚惧。

孙綝的反应是固守不出:还建业,称疾不朝,筑室于朱雀桥南,使弟威远将军据入苍龙宿卫,弟武卫将军恩、偏将军干、长水校尉闿分屯诸营,欲以专朝自固。

让自家兄弟分别执掌京都各禁军营,凭借兵势震慑皇室和朝廷。

孙亮开始步步紧逼,借口追究朱公主孙鲁育被杀事件,向全公主盘问朱公主死因(亮内嫌綝,乃推鲁育见杀本末)

全公主害怕,将责任推卸道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上。

孙亮于是下诏,责怒虎林督朱熊、熊弟外部督朱损不匡正孙峻。

按说兄弟两人不大可能陷害母亲,但从孙鲁育死后,兄弟二人依然地位显赫来看,他们很可能是在母亲被害这件事上保持了缄默和不作为,而且孙綝很快就上表入谏为两兄弟求情,孙亮不予准许。

乃令丁奉杀熊於虎林,杀损於建业。

自此孙亮和孙綝的矛盾开始白热化。

君臣不和,最矛盾的无疑是全公主,老情人孙峻已死,全氏诸将又投降曹魏,曾经势力庞大的联盟已经土崩瓦解,善于投机的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决定帮助侄子,对付情人的弟弟。

孙吴的宗室内斗实在令人无语。

朱熊、朱损被杀,初战胜利的孙亮信心满满,他准备对孙綝动手了(亮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诛綝)

要拿下孙綝并不难,孙亮贵为皇帝,论合法性、号召力首屈一指,手下也有一定的禁军力量(孤当自出临桥,帅宿卫虎骑、左右无难一时围之),还有全家的剩余势力支持。

但是孙亮忘记了一点,政变首要原则:保密!

政变团队谋事不密,被孙亮的一个妃子知晓,她是孙綝的从外甥女,于是偷偷向孙綝密报此事(亮妃,綝从姊女也,以其谋告綝)

孙綝迅速反击,连夜带兵缉拿了全尚,并派遣其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害了刘承(綝率众夜袭全尚,遣弟恩杀刘承于苍龙门外)

到了天明时分,孙率禁军将皇宫团团包围。使光禄勋孟宗告庙废亮,召群司议曰: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以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

如此堂而皇之的围攻皇帝,不知孙权知道有何感想?此时离吴大帝逝世仅过了五年而已。

众人皆震怖,曰:唯将军令。

只有尚书桓彝不肯在诏书上署名,被孙綝杀害(尚书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杀之)

典军施正劝孙綝立孙权六子琅邪王孙休为皇帝,孙綝同意,将孙休迎回建业登基称帝(军施正劝綝徵立琅邪王休,綝从之)

另将废帝孙亮贬为会稽王,送回封国;全公主迁徙至豫章郡,全尚流放至零陵郡(徙尚于零陵,迁公主于豫章)

曾一度显赫的全氏家族彻底衰落,那位自南鲁党争起就不断干涉朝廷内政的全公主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令孙綝没想到的是,孙休是一个比他弟弟更厉害的狠角色。

看下孙休入京的全过程:

孙綝使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休。休初闻问,意疑,楷、朝具述綝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一日二夜,遂发。休善之,是日进及布塞亭。休至,望便殿止住,使孙楷先见恩。楷还,休乘辇进,群臣再拜称臣。休升便殿,谦不即御坐,止东厢。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赞奏,丞相奉玺符。休三让,群臣三请。綝以兵千人迎于半野,拜于道侧,休下车答拜。

1、听到消息孙休起初有所疑虑,孙楷、董朝反复陈述方才同意(为人谨慎)

2、一旦下定决心,孙休当天就赶到布塞亭(行动果断)

3、孙休在登基前,有几个词多次出现在史书里:谦逊而不走上御座,只停息在东厢。丞相捧上玺符。孙休再三谦让,群臣三请(能获人好感)

昔日诸葛恪的幕僚李衡任丹杨太守期间曾屡次欺凌孙休。孙休登基后,李衡吓得主动投狱认罪,可孙休完全不计前嫌,宽慰了几句便把李衡放了。

沉稳、果决、宽厚,这样一个人当皇帝,孙綝的权臣位置还能当多久?

孙休即位后,为了迷惑孙綝,马上给他加官进爵,其以大将军为丞相、荆州牧,食五县。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据右将军,皆县侯。干杂号将军、亭侯,闿亦封亭侯。

孙綝为丞相大将军兼领荆州牧,孙綝之弟孙恩御史大夫、卫将军,孙据为右将军,二人皆封县侯。孙干为杂号将军、亭侯,孙闿也受封为亭侯。綝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自吴国朝臣未尝有也。

但谨慎的孙休还是露出了一个破绽,有一次孙綝奉献牛酒给孙休,孙休担心酒里有毒,因此没有接受(綝奉牛酒诣休,休不受)

孙綝对此十分不满,宴请左将军张布时,埋怨道:当初废黜少主时,不少人劝我应该自己为称帝。我认为当今陛下贤明,所以把他迎立他为天子。皇帝没有我就不可能即位,如今我奉上礼品却遭到拒绝,看来要再换一个人当皇帝了(初废少主时,多劝吾自为之者。吾以陛下贤明,故迎之。帝非我不立,今上礼见拒,是与凡臣无异,当复改图耳)

张布是谁?

孙休嫡系中的嫡系,在会稽郡居住六年,好善慕名,与会稽太守濮阳兴和左右将督张布交结深厚。濮阳兴和张布堪称孙休的左膀右臂。

这种话是可以对张布讲的嘛?

张布转头就将此事告诉孙休(布以言闻休)

孙休大惊,赶紧加大赏赐力度,同时收买孙綝的骨干孙恩,任其为侍中,与孙綝一起批阅朝廷文书(休衔之,恐其有变,数加赏赐,又复加恩侍中,与綝分省文书)

有人告发孙綝怀怨在心,意图谋反,孙休立刻将此人抓住交给孙綝发落(或有告綝怀怨侮上欲图反者,休执以付綝,綝杀之)

孙綝还是不放心,他再度出招,试探孙休,表示自己要出屯武昌。

孙休答应了他的要求,尽敕所督中营精兵万馀人,皆令装载,所取武库兵器,咸令给与。

孙休的态度很明确:兵权都是你的,我不会贪图。

孙綝这下彻底放心了,开始肆意妄为。

孙休在稳住了孙綝后,知道迟早与其会有一战,密问张布,张布推荐了一个人选:丁奉虽不能识文断字,但计略过人,能决断大事。

孙休决定赌一把,于是召见丁奉: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

丁奉说:丞相的兄弟党羽很多,恐怕人心不能统一,难以一下子将他制服。可借口腊月祭祀,请他参加,用陛下的亲兵杀了他(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

政变中弱势一方要击败权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权臣诱骗入宫,然后安排伏兵击杀。

孙休采纳了他的计划(休纳其计)

参与政变的人已经很少了,但还是透露了稍许风声,孙綝获悉后遂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席(建业中谣言明会有变,綝闻之,不悦。戊辰腊会,綝称疾)

但是孙休连续派出十余人去请他赴宴,孙綝无法推脱,只得前往(使者十馀辈,綝不得已,将入,众止焉)

行前孙綝与家中约定,在宴会过程中,家人可在府内放火,他就以这个借口伺机返回(国家屡有命,不可辞。可豫整兵,令府内起火,因是可得速还)

后来,孙綝见府中火起,于是向孙休请求返回(寻而火起,綝求出)

孙休不准许:外兵自多,不足烦丞相也。

孙綝强行离席,丁奉、张布当机立断,示意左右将孙綝捆绑起来(綝起离席,奉、布目左右缚之)

孙綝被俘后,君臣两人一段很妙的谈话:

綝叩首曰:原徙交州

休答:卿何以不徙滕胤、吕据?

綝复曰:原没为官奴。

休曰:何不以胤、据为奴乎!

遂下令将孙綝斩首示众,以綝首令其众曰:诸与綝同谋皆赦,群龙无首的孙綝部众放下兵器请降者多达五千人(放仗者五千人)

其弟孙闿乘船想要渡河北降曹魏,在逃亡途中被追兵所杀(闿乘船欲北降,追杀之,孙兄弟五人全被夷灭三族。

吴国最后一位重量级权臣就这么被干掉了。

几点小说明

1、咱们这个系列的特点

图多,这也是开始写作的初衷,让历史读起来很易懂。

非历史专业,业余写作,如果出现史料引用错误,也请谅解,咱们欢迎理性讨论,上纲上线的请绕道。可以称呼胖猫,不要叫小编!!!

2、为了大家阅读体验,咱们不搞付费,也不在文中强插广告,当然如果你读完文章,关注、转发,就是对咱们最大的支持。

3、查看之前历史文章的方法

点开胖猫读历史首页,找到下面带框的栏目,向右移动,找到合集,里面就有之前的文章啦。

0 阅读:0

养儿育女日记

简介:分享育儿经验,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