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像我一样一战失利、准备二战的同学而言,"二战要不要报班"成了横亘在面前的道难题。
我是参加2025年考试的,在这之前,一战惨遭滑铁卢。
一战备考时,我选择看网盘课,虽说课程更新还算及时,可无奈我基础本就欠佳,自律性也差。
一战备考期间,网上能叫得上名号的老师的课,我都有!但说来惭愧,这些课60%都没能看完,碰上不会的题目也没办法及时请教、得到解答,所以就不了了之,又换另一个老师的课程。如此反复。
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备考期间,看似一直在不停地听课、做笔记。每天忙忙碌碌,早出晚归的,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
但这背后,其实是很少刷题巩固,完全陷入了“假努力"的陷阱。尤其的考前,甚至有一种“我努力了,好不好就听天由命”的感叹。结果可想而知,连自以为可以拿高分的专业课分数都只达到了及格线。
在一战考试第一天结束后,我就开始反思自己了,为什么我努力了这么久,怎么还是觉得试卷坐起来很难?甚至有了打退堂鼓不考后面的科目的心理了。挣扎着完成2天学习后,我又对整个学习进行了复盘。那个时候,成绩尚未公布,但我心里有数,通过估分,我知道自己这次肯定是没希望了。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和家人的沟通,在过年前,我最终决定二战并报班。
好在终于有了好的结果,已经顺利拿下了一志愿的拟录取通知。

谈谈二战报班以来的感受吧,并不是广!!!!
1、第一个感觉就是"花了米的就是不一样,就是比网盘课爽太多了"。想想之前看网盘课的时候什么资料课程都要找,现在直接不用纠结听谁的课,看谁的笔记了,全部都会递到手边”;
2、刚报完课,就有老师加了我,然后跟我开了一个长达2小时的规划学习小会。对我的一战情况进行了一通了解和分析,然后对今年的规划和院校选择做了全方面的规划,这两个小时给我安排的明明白白,后面也有了方向和目标。那一天,真的有一股醍醐灌顶、打通了经脉的感觉。
3、规划完大的框架后,后面就有老师根据我的情况和时间安排了每天的学习计划。还建了个学习小群,我的家里人也实时可以了解我的学习进度。从听课到刷题,从笔记到背书,整个安排的很有条理,学习和生活两不误,最重要的是老师很有耐心,每次到晚上九十点有问题,都会给我解答。

4、每天老师都会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从基础到强化再到冲刺,每个环节都安排的清清楚楚(现在还在基础阶段)。除了上课老师还会布置作业,遇到不会的也能快速解答。哪怕是周末休息,或者放假回家,老师也会时不时在群里提醒学习任务进度,以及重难点的巩固情况。真的是那句,我不学,她们比我还急。
总体来说,我觉得主要是自己的学习目的真的明确了太多太多。把最重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重难点的上,整体感觉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