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给中国回信了!要求中方接收飞机,还声称要再给中国一个机会

如果我们没有 2025-04-25 17:52:02

波音公司公开表示,希望中国“重新接收飞机”。

一个曾经主导全球航空工业、拥有最大技术话语权的美国制造巨头,今天要靠“请求”来维系中国市场的关系。

如果放在十年前,这样的态度可能管用。

中国航空市场每年几十架飞机的缺口,确实需要波音来补。

波音公司放话声称中方接收飞机,还会给中国一个机会。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原来的中国了,波音公司这哪是在“商量”分明带有“威胁”的意味。

波音公司为什么用这么强硬是态度来跟“客户”说话?

不是翻旧账,过去几年,波音真的让人太失望了

有些事,真不是中国不愿给机会,而是波音这几年,实在让人提不起信心。

说起波音,大家第一个反应还是那两起震惊全球的空难。

737 MAX的事故,至今依然让无数家庭无法释怀。

从埃塞俄比亚到印尼,一架架飞机坠落的瞬间,对波音信誉的致命打击。

后来波音说修好了,升级了系统,培训了飞行员。

但修复一个技术问题远比修复一颗破碎的信任要容易得多。

中国民航总局花了两年才同意让MAX复飞,背后是对成百上千人安全的负责。

可就在刚刚让人松一口气的时候,又出事了。

今年1月,美国阿拉斯加航空的737 MAX 9在起飞中途,竟然舱门直接被“吹”了下来。

那一瞬间,整个行业再次哗然。

很难想象,这居然出自世界最顶级的飞机制造商。

随后的调查显示,波音在质量管控、零部件安装、检验流程上都有明显疏漏,甚至出现了“螺丝没拧紧”这样低级的问题。

这种程度的失误,如果发生在一家小作坊还说得过去,而波音,是美国制造的门面。

很多质量问题,源自波音工厂内部流程混乱、人员缺失、质检放水。

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时间管理上的“躺平”。

中国人一向讲情分,但也讲原则。

在航空安全这件事上,没有模糊地带。尤其是国有航空公司,动辄上百架的采购计划,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是无数乘客的命。

所以,当中国航司选择暂停接收、甚至把飞机原路退回。

美国媒体或许震惊,中国民航业界却非常清醒,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不值得用乘客生命来冒险。

C919亮相、空客崛起,中国早就不怕波音“耍大牌”了

波音这次“低头”,不是主动,而是被动。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已经有了替代方案。

一边是空客不断扩充在华交付中心、签下大单,逐渐稳住市场份额。

另一边,国产大飞机C919也正式商飞,正稳扎稳打从“示范运营”走向常态飞行。

别忘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航班总量年年上升。

在这个市场上失去信任,代价是无法想象的。

现在不是只有波音能造飞机的年代了。

过去的十年里,波音可以依靠“技术护城河”保持优势。

而现在,中国市场正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重组,更安全、更可靠、更自主的民用航空供应链,正在悄悄成型。

从国航、东航到南航,主力航司都在布局多元采购,不再“押宝”某一家。

曾经波音的铁杆盟友厦航,如今也在批量引入空客,背后的战略思考再明显不过。

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航司,不是非得靠波音才能活。

相反,是波音急需中国市场来续命。

过去,中国航空运输高度依赖波音和空客,但现在,国产替代正在稳步推进。

C919自投入商用以来,订单量迅速增长。

这不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而是意味着C919正在从“能飞”转向“量产”,正面参与国际航空工业链的竞争。

中国正通过规模化生产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商飞计划到2026年实现年产100架C919,到2029年进一步扩大至200架。

这背后带动的是一整条完整的本土化航空产业链,从材料、机身、航电到最终的总装系统,逐步摆脱对外依赖。

虽然波音CEO口口声声称有其他国家客户愿意接手被中国“拒绝”的飞机,但根据各大航空智库的报告,全球航空市场正在经历供应过剩与订单周期变长的阶段。

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空客的存在感越来越强,而中国则正在从采购方转型为制造商和出口方。

C919已获得欧盟适航认证的积极反馈,并正在努力争取国际市场的突破。

换句话说,中国市场早已不再是波音可以高高在上谈条件的“买家市场”。

当全球航司在对比采购选项时,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了成本更优、维护更便捷的国产替代产品。

再给中国一次机会

在中国连续拒收多架波音新飞机、已交付机型被退回美国本土后,波音公司终于表态了。

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在4月23日的公开发言中释放出明显信号。

即便中国因关税等因素暂停接收交付,公司仍计划在2025年向中国市场提供约50架飞机。

他表示,“我们会再给客户一个机会,如果他们愿意接收这些飞机。”

这番表态,既有施压意味,也透露出波音的无奈与焦虑。

自中美贸易战升级以来,中国对美国产航空设备的采购出现大幅收缩。

面对中国“转向”空客与国产C919,波音试图以“再给一次机会”的姿态换回合作,但现实远比这复杂得多。

一方面,中国正加速推进国产大飞机产业化,另一方面,空客与中国合作日趋紧密。

波音“回信”的本质是在被动局面下的策略性挽留。

在产业链加速重构、技术自主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今天,任何含混不清的表态都难以打动一个正在向高端制造转型的中国。

文/编辑 人美心善黑魔仙

浙江在线2025-04-24波音证实:中国已停止接收新飞机

大众日报2025-04-24一周内三架退货,波音证实:中国已停止接收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