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都打卡6次的江南古城:到底有什么绝世美景?

鲁荣的视界 2025-03-08 18:30:50
春生夏长,踏上了这座烟花三月的城市。

苏轼曾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不止隋唐时期的李白、杜牧,就连乾隆都对这座城市宠爱有加,六下江南、五眷扬州,倒要看看,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这座城如此牵动人心。

01

瘦西湖

寻二十四桥明月夜

扬州的门面担当瘦西湖,这条不足5公里的河道,却是扬州最浓缩的精华,也是从小课本里读到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所在地。

没想到扬州的瘦西湖这么瘦!

清代诗人汪沆也有同感,看到这条比西湖窄小的水道后,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名字就这样被沿用至今。

游船在湖面缓缓前行,我远远望见了那座二十四桥。

传说这座桥因隋炀帝宴请的二十四位舞女而得名,后人在重建时也是巧思: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连细节都在努力对应这个数字,可谓用心良苦。

不得不承认,扬州人是会加戏的。

就拿白塔来说,民间流传着一夜造塔的传说:乾隆南巡感慨五亭桥畔缺一座塔,盐商为讨好龙颜,连夜用盐包堆砌而成。皇帝走后又重建为真塔,生怕被指责欺君之罪。

在钓鱼台,北边圆洞中恰好能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之中,南边椭圆形洞中正好能见到巍巍白塔。

02

何园

春日里的晚清第一园

有晚清第一园美誉的何园,比起苏州园林的雕梁画栋,何园带给人的惊喜是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一进东园,就看到精致的六角小亭,最让人震撼的是何园那条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被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在中国园林中独一无二。

顺着回廊上到二层,来到西园,这里的水心亭简直就是影视剧取景宝地。

《红楼梦》、《烟锁重楼》、《青青河边草》...超过一百部影视剧都在这取过景,怪不得总感觉这地方似曾相识,原来我在电视里来过这么多次了!

最有趣的是何园的住宅部分,不仅有中式的百叶门窗,还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日式拉门、法式壁炉一应俱全,这在清朝末年可是相当前卫的设计!

走到出口处,一片竹林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诉说何家从盐商到开明教育家的传奇故事。

03

老街巷

穿梭在扬州的毛细血管

扬州的弄堂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这座城的历史与人文。

城南的河下街,原本有南、中、北三段,如今只有南河下保存完好,这里也是中国首批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走在南河下文化街上,两旁是众多保存完好的盐商宅第和会馆,何园、湖南会馆、岭南会馆、小盘谷...

每一处都诉说着扬州辉煌的盐商文化。

穿梭在通向东关街的小巷中,与骑着自行车的老人擦肩而过,看到几位大妈围在井边打水聊天,言笑晏晏。

拐角处,一座几百年历史的私宅静静矗立,门前的石狮子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这些不经意的日常场景,才是最真实的扬州生活图景。

04

东关街

千年古渡的市井烟火

东关街有1200年历史的,位于古运河渡口处的老街,见证了扬州的兴衰荣辱,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

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店铺依次排开,百年老字号商家数不胜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创立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扬州最鼎盛时期有95家大小酱园,四美酱园能存活至今,实属不易。

想体验地道扬州味,一定要去粗茶淡饭和金带围尝尝!

东关街的最东端,就是曾经的东关古渡。如今这里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忙,只剩下高耸的门楼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从瘦西湖到东关街,从古典园林到市井生活,扬州的多面魅让人沦陷。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多文人墨客对扬州如此痴迷,也理解了杜牧诗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浪漫与情调。

正如朱自清所说,扬州自隋炀帝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称道的地方,它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

烟花三月别下扬州,我怕你来了真的不想走!明年,不如我们扬州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