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卷到飞起,恨不得把火箭发动机塞进车里,马力参数一天一个样,但安全这事儿,是不是也该好好琢磨琢磨?
2023年4月20日,深圳一辆比亚迪唐EV突然自燃,新闻看得人心惊肉跳,说白了,车再智能,跑得再快,安全没保障,那豪华还有啥意义?
问界这次车展,直接把“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口号喊了出来。
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冲着消费者的安全焦虑来的吗?
但口号喊得响,还得看实际行动。
问界这次没玩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把“场景定义安全”这套东西搬出来了。
啥叫场景定义安全?
简单来说,就是把安全拆成四大块: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防御系统?
生命保护,好理解,就是车身结构要硬,碰撞测试要过关;车身防护,防的就是各种意外,电池要安全,车身要结实;健康呵护,这可有点意思了,车里空气要好,座椅要舒服,开长途不累;隐私守护,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可太重要了。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光说不练,问界还搬出了数据:用户智能增程电动行驶里程超124亿公里,纯电比例超过70%,智能辅助驾驶已行驶超20亿公里,激活率超过74%。
这数据,实打实地证明了问界车在路上的表现。
说到技术,不得不提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
最初,问界确实是靠着华为的技术和品牌火起来的,但现在,赛力斯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研发实力。
这就像扶上马送一程,赛力斯现在也能自己跑了。
智能驾驶这玩意儿,现在还是个争议话题。
2021年8月,沈海高速上,一辆蔚来ES8出了事故,驾驶员不幸身亡,这事儿当时吵得不可开交,自动驾驶的责任到底怎么算?
问界现在把“智驾”降格为“主动安全”的一个子集,强调“你的人身安全”,这算不算是一种更务实的做法?
个人觉得,与其追求完全的自动驾驶,不如先把主动安全做好,让驾驶员更有信心。
发布会的高潮来了,陈道明,这位老戏骨,问界M9的车主,上台了。
你以为他会照着稿子念?
错了!
老先生直接开怼:“M9当然好,但还是有提升空间。豪华不能千人一面,要个性化升级。我需要四座车,我希望它‘软’一点。”
这话说得,够直接,够坦诚。在车圈,这种真话可不多见。
更让人意外的是张兴海的反应。
他没有回避,没有打官腔,而是直接应下,承诺给老客户优先升级。
这一下,问界的形象立马不一样了,不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有了人情味。
陈道明可不是随便说说,人家早年就是汽车杂志的忠实读者,对汽车了解得很深。
他的意见,代表了一部分高端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化。
问界这次转变思路,从强调“智驾”到强调“安全”,也是看到了用户需求的转变。
现在,消费者买车,不仅仅是看配置,更看重安全。
问界M9的目标用户是高端家庭,这类用户对安全、舒适、豪华都有很高的要求。
陈道明提出的四座车需求,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汽车品牌这些年发展很快,从模仿到创新,现在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
问界这次在安全技术上的创新,也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信。
以前,中国汽车品牌总是被认为只会模仿,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注重自主研发,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问界这次车展,其实也给其他车企提了个醒:豪华的定义,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用户生命的负责。
与其在智能驾驶上死磕,不如先把安全做好。
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中国汽车品牌要真正崛起,还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赢得市场。
用一句简单的话结尾:安全,才是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