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拥护刘恒为帝,刘恒下达的三道诏书,为西汉续命180年

沫沫在哪 2020-09-09 23:53:23

《美人心计》剧照

吕雉在刘邦过世后成为大汉的最高权力统治者,只可惜儿子刘盈身体病弱英年早逝,为了不让国家权力被其他人虎视眈眈夺走好牢牢掌控自己手中,她开始迫害刘邦留下的众多子嗣,但最终薄姬的儿子刘恒不仅活下来而且笑到最后,夺权成功成为大汉的汉文帝。

刘邦众多子嗣为何独刘恒笑到最后?

刘恒在一开始没有受到吕雉的迫害,除一直坐守封地没有起兵造反外,跟他的冷静沉稳也有关系,平时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低调行事,慢慢扩大自己的实力。他很清楚自己的现状,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坚决不踏进那个争锋的漩涡。

刘邦在外的名声很好,不因为自己的皇子身份骄傲示下,投入门下的宾客也多,所以深受百姓的爱戴。

刘恒在吕雉死后顺应天下大势登上帝位,朝中大臣因为他的做派,且在百姓中口碑甚高,真真实实为天下百姓着想,所以拥护他称帝。其实刘恒称帝,最大的功臣是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人的功劳。

但是为何陈平周勃等人会拥护刘恒为帝呢,而没有选择在平定战乱中立下大功的刘章呢?

其实想想原因也很简单,大臣也是有私心的,他们也害怕刘章当上皇帝之后不会重用他们甚至对他们下手。刘章能力很强且嚣张跋扈,而刘恒爱戴百姓,为人平和,所以成为大臣们的拥护对象。

其实,大臣们都被刘恒的表象所迷惑,他只是在隐藏实力,低调行事而已。

刘恒的平和只是表面,实则政治手段强硬。他登基之初,把重心放在军事上,有先帝刘盈为例,他明白只有实际掌握兵权才能真正控制国家。

平定吕氏之乱中,周勃手中掌握兵权,而在平定战乱之后,他竟没有上交。而此后周勃不说,其他人也装傻充愣。于是刘恒想出一招,下了一纸诏书,不跟周勃打招呼,之间让宋昌去接管南北军。

就这样,周勃在意料之外接受了这个现实。

当然刘恒还是有一定政治手段的,收回兵权后,这些老臣自然对他没有什么威胁,所以接下来重中之重的就是安抚大臣。

于是就有了第二份诏书,赏赐那些功臣并且大赦天下,赢取好名声。

当然对于周勃陈平这种功臣跟大家同样的赏赐是无法体现他们价值的,所以又有了第三道诏书,对陈平周勃升官加爵,赏赐众多。

但是刘恒的赏赐很有心计的,他故意赏赐不均,于是他们俩心生不满,两位大臣心生嫌隙,而这就是帝王最愿意看到的。

但是陈平毕竟三朝元老,他明白皇帝的心意。故意不上朝,托辞生病。

刘恒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计策被他看穿,只是此后刘恒故意让周勃再度加官进爵,陈平心里明白,这个皇帝他们选错了。

只是当兵出身的周勃并没有想到这点,他仗着自己的功劳,根本不把年轻皇帝放在眼里,几次在公众场合让皇帝下不来台。而刘恒始终对他礼遇有加。

随着刘恒势力的扩大,他对朝中掌控也越来越牢固。于是有了收拾周勃的打算。于是一次朝会中问他,一年中判决的案子有多少。

周勃武将出身,本身也没有多少文化,只是仗着自己的战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再加上刘恒一直对他礼遇有加,所以他更加放肆。虽为丞相,却从不关心这些琐事。刘恒接下来的问题让他更加尴尬,根本回答不出来。

众人皆在,让他老脸拉不下脸。而刘恒此时转问陈平,而他却能对答如流。相较之下,周勃脸色更加难看。

只是此事过后,周勃再也不像以前如此嚣张。

从这个事件看出,刘恒政治手段可见一斑。不仅如此,他党政期间,为百姓做出的很多贡献也是可以肯定的。减赋、打击匈奴等多项政策,对后世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3 阅读:934
评论列表
  • 2020-10-08 16:16

    都给文帝刷经验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