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参观大阪历史博物馆

关中拍客 2025-04-30 18:05:13

2001年11月,在大阪城的西侧,大阪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前身是1960年5月由大阪师团司令部改建的大阪市立博物馆。目前,这里的藏品数量超过十万件,主要展示公元六世纪至近现代大阪地区的发展历史——

2025年4月12日中午,我来到大阪的第一天,便乘坐地铁前往大阪历史博物馆。为了保护地下的遗迹,缩小建筑的占地面积,留下更加宽阔的空间,大阪历史博物馆被设计为一座高达10层的大楼,一改以往博物馆建筑低层和大面积的传统构筑方式。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通过地面上的玻璃,可以看到负一层的建筑遗迹。距今约1350年的飞鸟时代,难波长柄丰碕宫矗立于此。20世纪80年代,在这里发现柱子遗迹,推测为掌管仓库物品的“管理栋”基址。

目前,博物馆第十层至第六层是展厅,包括十层至七层的常设展和六层的特别展。我购买600日元的常设展票,乘坐电梯,前往十层,从上而下,进行参观。

第十层:古代展厅

站在十层展厅内,透过巨大的玻璃,向东南方向望去,环境优美的难波宫遗址公园和高楼林立的大阪市区尽收眼底。千年古都,现代城市,在这里交相辉映。

根据考古资料,按照原本比例,在展厅内复原出奈良时代的难波宫大极殿。高大的红漆圆柱,整齐的文武百官,众多的宫女环绕,大极殿中央描绘着天皇在重要仪式活动中使用的高御座。

公元前3000年左右,大阪四周的海洋面积广阔。公元2世纪以后,海洋分布范围逐渐变得狭窄,博物馆所在地开始形成陆地,被称为“上町台地”。公元5世纪左右,这里与朝鲜半岛和中国有过往来,搭建起存储船运物资的大型仓库群。

从古至今,靠海的大阪地区就是繁荣的港口,也是濑户内海航路的起点和终点,汇集着日本各地和海外的人员物资。这里陈列的船形埴轮,出土于高廻古坟群中,乃当年水上交通的象征。

公元7世纪至8世纪,日本定都于飞鸟和奈良,大阪成为外交使节的出港口。公元7世纪中旬,都城从飞鸟迁到大阪,位于上町台地的北端,被称为“难波(Naniwa)”。据说,难波的宫殿首次模仿中国都城建造,被称为“前期难波宫”。

在建都难波的四十年左右,这里发生一场火灾,所有建筑烧毁殆尽。大约四十年后,在同样的地方,又建造起一座宫殿,被称为“后期难波宫”。公元784年,桓武天皇迁都长冈,难波宫主要建筑被拆解和迁移。

第九层:中近世纪展厅

难波宫消失后,四天王寺成为大阪的中心。在13世纪至14世纪的绘画上,描绘了造访四天王寺的信徒,周围城镇兴起,物品买卖盛行。大约15世纪末期,本愿寺在大阪竣工。

大约16世纪末期,织田信长攻打大阪,借助天皇的力量才攻下本愿寺,史称“石山和战”。织田信长死后,继任者丰臣秀吉在本愿寺的基础上建造大阪城。同时,为了运输货物,开通许多运河,大阪获得“水都”的美誉。

船场是大阪市内的商业中心,三面环水,交通便利。16世纪,在这里开挖运河,形成商人云集的船码头,排列整齐的店铺和房屋林立。进入17世纪,商业活动繁荣,大阪被誉为“天下商业中心”。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掌握权力,被称为“江户时代”。19世纪后半期,大阪社会动荡不安,曾经的繁华走到尽头,欧洲军舰也驶到大阪港口。1868年,爆发“戊辰战争”,大阪城被烧毁,江户时代结束。

第八层:考古研究所

在展厅的中央,按照实物大小,复原了大阪市天王寺区飞鸟至奈良时代的细工谷遗迹。在卡通人物须古所长的带领之下,游客们可以走进这处“遗迹”进行考古发掘体验,清理建筑遗迹,记录相关信息。

在展厅的四周,环绕着众多的工作台,摆放着石器、陶片、地层拼图、显微镜等实物资料和科学设备。在卡通人物谷町先生和上町先生的指导之下,游客们可以深入研究文物和掌握考古学知识。

第七层:近现代展厅

江户时代结束后,新政府在大阪修建造币寮和炮兵工厂,民间动工兴建多座纺纱工厂和造船厂等。近代,大阪发展成为工业都市,取欧洲工业革命中心地之名,被誉为“东洋的曼彻斯特”。

进入20世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被称为“大大阪时代”。在繁华的城市之中,基础建设得到改善,街道上行驶着汽车,道路底下开始铺设地铁。这里复原了当时的心斋桥和道顿堀商店街,置身场景中,充满现代感。

1930年,日本进入战争时代。1945年,大阪遭受到大空袭,约三分之一的城镇被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民众的努力之下,大阪很快恢复原样。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功举行,象征着整个城市和国家的新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