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个问题,诸葛亮大惊:原来你一直在装傻

山河史笺 2025-04-07 09:33:37

后人对刘备的儿子刘禅其实误解非常深,甚至用“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来形容刘禅,但是其实事实上刘禅到才能也非常出众,毕竟他在诸葛亮死后的30年还能坐稳皇位,要想知道在当时战乱纷飞的天下,想要坐稳皇位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开始刘备和诸葛亮对刘禅并没有抱多大希望,直到诸葛亮死之前,他与刘禅的一番对话才彻底明白,刘禅这些年一直隐藏了自己真实实力。

刘备的一生其实一直在征战,尤其是在东吴之战溃败之后,他的心力更是消耗殆尽,况且他的身体还一直病痛缠身,到最后刘备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办法在征战的时候就把诸葛亮等一些人叫到了自己的跟前,向他们嘱托自己的身后事。

刘备当然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大业,因为他的儿子刘禅是一个不成器的人,没有办法放心的把大业交给他的手上,他嘱托诸葛亮一定要尽心的辅佐刘禅,但是如果他一直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没有办法辅佐的时候,就可以废掉他自己登基当皇帝,毕竟自己的大业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诸葛亮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一点歪心思都没有动过。

事实上,诸葛亮也一直如此,他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也为了前方的战事不断的操劳。在一次北伐之中,诸葛亮终于心力消耗殆尽。在最后的时刻,他把刘善叫到跟前,想要对刘善进行一番嘱托,真的到了面对面与刘禅谈话的时候,他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反而是刘禅先开口。

刘禅问诸葛亮:在丞相百年之后,他想怎么安置自己的子嗣?表面上看,这是刘禅对诸葛亮后世的担忧,希望丞相能够安心的离开。事实上诸葛亮认为他并不是表面意思这么简单,而是在试探他的态度,因为刘备在死之前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辅佐不起来的话,那么就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是没有这种歪心思的,但是保不齐他的后世有这种野心,想要称帝。

诸葛亮一下子就震惊了,他觉得刘禅这么多年一直都掩盖了他的实力,诸葛亮看错了,刘禅可是一个非常有深沉心思的人。诸葛亮就对刘禅说,自己家里面还有800棵桑树。这么多产业也足够自己的子孙花销了,听了这个答案之后,刘禅默默离开了。

诸葛亮死之后,刘禅成为了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如果刘禅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一个草包莽夫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稳稳的坐在皇位上这么多年。可见诸葛亮真的是到死之前才认清楚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只不过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忽略了刘禅。

其实这也不怪刘禅一直掩盖自己的锋芒,因为刘备身边的能人之士简直太多了,当年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拉拢了非常多有才能的人。其中有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但是他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是费尽了一番心力的,三顾茅庐才将诸葛亮请出山做他的军师。

当时诸葛亮退居山野之间,刘备到了荆州之后听说了诸葛亮到才华,于是就托人打听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并且跋山涉水到了诸葛亮的住处,想要请他出山,但是他第一次去的时候,连诸葛亮的面都没有见到,刘备一行人只好失望而归。

第二次去找诸葛亮的时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当时张飞觉得这个天气实在是太过于恶劣,实在是不好请诸葛亮出山,但是刘备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因为可以足够显得出他非常有诚意,诸葛亮或许会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而出山。但是他们第二次去的时候一概是没有见到诸葛亮,反而是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和叔叔,尽管如此,刘备也认为比上一次有进步,因为见到了诸葛亮的亲戚,于是把一封亲笔书信托叔叔交给诸葛亮。

张飞可不是一个这么有耐心的人,接连两次碰壁之后他有了一些抱怨,对刘备说直接把诸葛亮绑来就好了,这样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量他也不敢推辞。刘备对张飞说他不了解诸葛亮,诸葛亮如果被胁迫的话,那么他会宁死不屈,如果是用诚意打动他的话,诸葛亮会忠心耿耿的为他出谋划策,所以只能是靠诚意打动诸葛亮。

在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刘备一行人再次寻找诸葛亮,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且顺利说服他当自己的军师。事实上,诸葛亮也在之后尽心尽力的辅佐他,为刘备的大业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