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李讷一直谨记父亲逝世之前跟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20年后,李讷紧紧的握住曾经担任毛主席警卫员徐龙才的手说道:“徐叔叔,这么多年我终于找到你了!”
徐龙才是谁,为什么李讷会找他这么多年?这跟毛主席的遗言有什么关系呢?
再相见已是20年后
1996年的夜晚,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寂静的夜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徐龙才拿起电话接了起来。只听见电话里传来声音:“请问是徐龙才吗,我这边是老年干部活动中心的员工。”
徐龙才很疑惑自己从未与这个活动中心有什么联系,对方为何突然找他,按下心中的疑惑他肯定了自己的身份。
没想到对方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其中还包括一些他之前的经历,这让他不得不提高了警惕。自从转业后自己从未对外提起过自己的身份,更何况曾经的经历了。
他本打算糊弄过去,应付了事,而电话那头的声音却变了,声音好像还有点耳熟。“您是徐队长吗,我是李讷啊,您还记得我吗?”
听到对方这么说,许龙才一瞬间愣住了,李讷,那不是毛主席的小女儿吗,他连忙说道:“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
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约定了第二天的见面时间,挂了电话后的徐龙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甚至还有点不敢相信。
第二天二人在约定的地点见面后,李讷快步上前朝着徐龙才说道:“徐叔叔真的是你吗,我找你20年了,我终于见到你了。”徐龙才更是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一顾的点着头肯定着对方的回答。
虽然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可是看着眼前这个容貌酷似毛主席的“孩子”,他确信对方就是李讷。二人此刻早已泪流满面,紧握的双手迟迟不肯松开,仿佛一松开对方就会消失不见一样。
最后还是李讷将人拉到座位坐下,开口询问道徐龙才的近况后,两人激动的心情这才有所缓和。
徐龙才听到李讷的询问,一边点头一边抚去眼中的泪水,一番彼此询问、关心过后,徐龙才问起了李讷的来由。
李讷这才解释道:“父亲去世前曾叮嘱我们一定要多去看看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此次前来就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来看望徐叔叔您。”
徐龙才的内心不停的翻涌着,原来不止是自己在挂念着主席,主席也在思念着我们这些人。他情不禁的说道:“我跟在主席身边17年的时间,是主席教会了我许多,要说帮助也应该是主席帮助我了才是。”
两人相谈甚久,徐龙才邀请李讷晚上到自己家吃顿便饭,李讷婉言相拒。
原来是她这么多年都在找寻着曾经的老同志,这次时间比较紧张,李讷第二天一早还要离开这里去另一处看望一位老同志。
这一路风尘仆仆早已使她疲惫至极,徐龙才见李讷疲惫的样子便也不再坚持,最后一番叮嘱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回到家后的徐龙才望着桌子上摆放的一张老照片,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宝贵的合照
这张照片是他跟毛主席的合影,也是他最珍贵的东西,一直被他珍藏到现在。
那是1966年2月的一天,毛主席在罗丽华的陪伴下外出散步,作为警卫员,徐龙才跟在两人身后,一直保持着相应的距离,手里还拎着一把椅子。等到毛主席走累了想休息时,徐龙才就会上前赶忙将椅子放好供主席休息。
这时罗丽华认出了眼前这个警卫员,对毛主席说道:“主席,这就是去年陪我回乡探亲的那个小同志。”
毛主席笑着说道:“原来是你啊,之前就听小罗说起你了。来来来,咱们拍张照留个纪念。”
照相时徐龙才还有些不好意思,能够和毛主席单独照相实在是他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右边为尊,他本想换到毛主席另一边,还没动就被主席一把拉住了。
就这样两人留下了合照,照片中徐龙才在右,毛主席在左。这让徐龙才感受到毛主席的亲和,对毛主席的敬仰更深了一分,这一瞬也成为了徐龙才难以忘记的瞬间。
1965年的3月,毛主席在长沙参加完会议后,想要再去井冈山看看以前的老同志。
陪同毛主席的工作人员罗丽华想要趁此机会回家探亲,一向关心爱护同志的毛主席得知后,便下指示让警卫团的一名战士陪同罗丽华前往家乡,之后再前往井冈山与主席汇合。
而这个战士就是徐龙才,他在1961年被调到了中央警卫团,一直坚守岗位,各项工作都完成的十分出色,为人也比较沉稳。
正是因为这些,警卫团的团长丁钧才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徐龙才,徐龙才在得知这是主席下达的指令后,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向团长表示:“请团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在出发前,丁钧特意找到徐龙才叮嘱他:“不要在罗同志家里吃饭,如果实在无法拒绝,吃完饭后也一定要留下粮票。”这些都是毛主席的一贯作风,而他们这些跟在主席身边的同志,更是耳濡目染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毛主席每次在外边不管是吃饭还是喝茶,都会留下相应的粮票,从来不白吃百姓的一点粮食。
毛主席也经常对身边的人说道:“我白吃百姓一顿饭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可如果身边的干部、同志看到我的做法后也这样做了,那不知道将会有多少顿白吃的饭,对日后会产生多大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优良作风,他将一切都从自身做起,然后才会去要求他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领导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得到如此发展。
按照行程安排,两人仅用一天的时间就到了罗丽华的家乡,短暂的停留后两人踏上了前去井冈山与毛主席汇合的道路。
离开井冈山时,徐龙才清楚的记得他们一行人付了17元5角的费用。当时的宾馆工作人员还询问道:“毛主席食宿还要付费呢?”同行的管理员笑着回答道:“这是毛主席的规矩。”
受用终身
作为毛主席身边最亲近的人,徐龙才从毛主席身上学到了太多。就像他说的那样,与其说自己帮助毛主席,不如说是毛主席帮助自己。
陪伴毛主席17年里,徐龙才清楚的知道毛主席的勤俭节约,为了能给毛主席补充营养,他们警卫员经常到河边捉一些小鱼,到山上打一些野鸡给主席吃。
根据他的回忆,毛主席晚上睡眠很浅,有时候经常睡不好,一点动静就会把他吵醒。
他们这些警卫员就时常在竹竿上捆一些布条用来驱赶停留在院中的麻雀,就连咳嗽也会走的稍微远一点捂着嘴巴轻声咳嗽,哪怕换上软底鞋也会轻声走路,就怕影响毛主席休息。
对于这些,毛主席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才有了之后让他的孩子在自己去世后时常去看望帮助过他们的同志。
记得有一次毛主席到武汉视察,他们警卫团同志与武汉的警卫部队举行了一次篮球比赛。毛主席坐在旁边,看着他们打球,每当有精彩之处毛主席都会用力鼓掌、欢呼。
最后结果是中央警卫团赢下了这场比赛,毛主席看到结果其实已经预料到了,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高兴。
徐龙才在夜晚时想到毛主席白天心事重重的样子便主动询问是否是他们做错了什么,毛主席缓缓说道:“比赛固然是友谊第一,我们应该懂得谦让,而不是一味的争抢。同时也要尊重对方,这也才能更好的团结同志。”
从那之后,警卫团时刻把毛主席的教诲放在心上,谦让做事,团结同志。这一句话,也让徐龙才受用终身。
总结:
毛主席逝世后,徐龙才向上级领导请求道:“让我再守护主席一晚。”上级听着他的请求,想再这些守卫工作本也该是警卫团做的,便同意了。
就这样直到毛主席纪念堂建立好之后,徐龙才结束了他的警卫员工作,转回到地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