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在渔阳那边轰隆隆响起,震得地都动了,把《霓裳羽衣曲》的美妙都给打断了。
这句诗出自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它讲的是安史之乱刚爆发那会儿的情景。
安史之乱算是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一个转折点,也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间接促成了唐朝的最终消失。
安史之乱,被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之一,到底有多糟糕呢?它最后又是怎么被摆平的呢?
【由盛转衰的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这人,在历史上争议挺大。他刚当皇帝那会儿,可真是拼了命地治国,给唐朝带来了不少好处。
但后来,他因为糊涂和沉迷于玩乐享受,老是被后人批评指责。
李隆基和杨玉环那段深情厚意的爱恋故事,长久以来一直被大家传颂着,说起来都满是感慨。
有人干脆把唐朝从兴盛到衰败的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到了杨玉环身上。但其实,把一个朝代的兴衰都归咎于一个女人,这种做法真是太片面了。
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败,说白了就是朝廷里头烂掉了,官员们贪腐成风。再加上那些节度使,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都快盖过朝廷了。还有啊,李隆基到了晚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了。
朝廷里头被杨国忠、李林甫这些人把控得死死的,他们想尽法子来排挤那些跟他们不对付的人。
自己没啥本事,但老是对那些有本事的大臣使绊子,这种做法弄得朝廷里乱糟糟的,矛盾一大堆。
不过,最明显的冲突还得说是李杨两人跟大将军安禄山之间的不对付。
安禄山,一个外来的胡人,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肯定不简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安禄山早就靠装疯卖傻,把李隆基和杨玉环都给糊弄过去了。他甚至在大殿上,直接跪下抱住李隆基的大腿,管他叫起了爹。
李隆基因此对他不再设防,觉得这家伙也就是个实在憨厚的人。
说真的,安禄山的野心真挺大的吓人。他当节度使那会儿,就想方设法拉拢了好多本该是对头的少数民族,让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手下大军。
就等着找个好机会,把李隆基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好去坐一坐那把龙椅。
【安史之乱】
不久之后,安禄山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降临。在755年那一年,安禄山率领着手下的十五万大军,正式起兵反叛。
一开始,安禄山他们起兵,主要是想清理皇帝身边的人,也就是要搞定唐玄宗身旁的俩坏蛋,杨国忠和李林甫。
这时候的李隆基压根没察觉到啥不对劲,但这事儿没多久就被悄悄摆平了。他还在跟杨贵妃享受着快乐时光,一直到问题闹大了才意识到。
这时候,安禄山带着他的精锐骑兵已经打下了好多地方,李隆基赶紧把身边的大臣们都叫来,一起琢磨着该咋应对这事儿。
最后,杨国忠被选出来领兵去攻打安禄山。不过呢,杨国忠在排挤别人这方面确实很有一套,但要说到领兵打仗,他完全是个门外汉,啥也不懂。
果然,杨国忠带兵出征,尽管人数上远远多于对方,却还是让安禄山打得大败,士兵们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安禄山没费多大工夫就攻进了唐朝的心脏地带——长安城。他的大军一鼓作气,冲破了长安的城门。
唐玄宗急忙在手下大臣的帮助下溜出了长安城。逃跑路上,护送他的人马却莫名其妙地停下了脚步。
大家伙都觉得这次的反叛全是杨国忠和杨贵妃姐妹俩闹的,要是他俩不被解决掉,这队伍压根儿就不会再往前走了。
没一会儿,场面就乱套了,杨国忠也在这一片混乱里,被那些气急了的护卫一顿乱刀给结果了。
经过李隆基的好一番努力说服,众人最终达成共识,决定让杨贵妃保留全尸,命令她自行上吊结束生命。
李隆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爱的妃子慢慢离世,眼泪直流,可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眼下更糟糕的是叛军闯进长安城后的那些行为,这帮粗鲁的叛军一进城就开始放火、杀人、抢劫,坏事干尽。
碰到老百姓就动手,瞅见房屋就放火,这些反叛的军队,因为打了好多年的仗,一个个都变得心狠手辣。
在战场上拼杀了那么久,心里那股压抑劲儿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曾经那个繁荣昌盛的盛唐京城,现在变得跟人间地狱没啥两样,到处都是哭喊声,大火烧得漫天都是。
整条河流被鲜血染得通红,但这仅仅是灾难的序幕。叛军们闯进皇宫,又一轮疯狂的打、砸、抢、烧开始了。
以前长安城里住着200多万户人家,可到后来,就只剩下1000多户了。这么说吧,整个长安城几乎快变成一座满是血腥的地方。
现在得赶紧把守在边境的节度使调到长安去跟叛军干架,但这么做又惹出新的麻烦了,边境没人守了,结果好多少数民族部落瞅准机会就往里闯。
整个唐朝那时候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经济上的重心也变了位置。好多老百姓为了躲灾,都跑到了比较安全的南方去。
这时候,唐朝的命运转折全靠一个人,他叫郭子仪,是唐朝非常有名的大将。
【郭子仪平叛】
马嵬坡那事儿一出,大家伙儿都觉得,李隆基这皇帝当得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已经不配再坐在龙椅上了。
就连他自己的亲骨肉李亨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站出来说自己要当皇帝,而李隆基呢,就成了太上皇。
李亨很快就搞清了大唐当前的状况,马上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郭子仪。
郭子仪真是个了不起的将领,一接到命令,他二话不说,立马率领军队去平叛打仗了。
但那时候,叛军里头其实已经乱成一锅粥,内部矛盾重重,安禄山这人,脾气特别火爆,性格粗鲁得很。
一旦有点不顺心,安禄山就会对下属动手动脚,但现在他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这时,他的儿子安庆绪开始打起了安禄山位置的主意。
他找了个机会,通过安禄山身边负责照顾他日常起居,比如帮他换衣服、端饭的那个宦官李猪儿,来实施杀掉安禄山的行动。
李猪儿因为天天被安禄山打,心里早就对他恨得牙痒痒。后来,李猪儿跟安庆绪一合计,两人立马就达成了共识。
某天夜里很晚的时候,安禄山睡得正香,突然李猪儿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子冲进了他的屋里。安庆绪也一块儿动手,他们俩一块儿把安禄山给杀了。
后来,安庆绪就当上了叛军的头儿,但要是说起打仗,他可比安禄山差远了。
碰上唐朝的勇猛大将郭子仪,安庆绪完全慌了神,没多久就被打得连连后退,最后在逃跑的路上丢了性命。
但故事还没讲完,那些剩下的反叛军队还是硬着头皮,死活不肯低头认输,继续跟郭子仪的军队干架。
这些反叛的家伙主要是怕一旦举手投降,就会被干掉。横竖都是一死,那还不如豁出去搏一搏。
郭子仪很快就给叛军发了劝降信,不少叛军经不住诱惑,就选择了投降。剩下的叛军呢,不是被消灭掉,就是也跟着投了降。
最终,让整个大唐乱成一锅粥的安史之乱,被郭子仪给摆平了。
盛唐时期看似繁华似锦,但实际上内部一直不太平,那些节度使心里头对皇位那可是垂涎已久,从没打消过念头。
要是李隆基能一直努力治国,好好管理国家,可能就不会闹出安史之乱这种大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