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巨头伍尔特:一年从我国赚走上千亿,却常被误以为是国企

蛛网捕光者 2025-04-15 15:03:13

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本起源于德国,却常常被误认为国企。

在进入中国28年的时间里,它在中国的制造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一年究竟可以从我国赚走上千亿,这家企业就是伍尔特,伍尔特究竟凭借什么走到如今这一步呢?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个难题,需要一种可以承受数万吨钢结构压力的特殊防松螺丝,国内的供应商纷纷摇头,表示没有这种产品。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个来自德国,叫做伍尔特的工程师,带着自己公司的产品来到了北京。

足足在这里待了3个月,伍尔特搞定了这件事,能够参与国家的项目,伍尔特名声大噪,也是从这里,伍尔特集团公司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在中国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

1954年,德国刚刚经历二战,到处都是废墟。

19岁的莱因霍尔德·伍尔特,接手了父亲的小作坊,一个生产螺丝的铺子,因为战争,螺丝铺子的招牌都没了,更是面临倒闭。

伍尔特经过清点,发现铺子里只有少部分的螺钉、螺帽和垫片,要想继续维持生意,是一件很难的事,当时只有两个员工,伍尔特知道现状,可是他偏偏不认命。

这些剩下来的劣质螺丝,被伍尔特全部扔走,他开始研究高质量的螺丝,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伍尔特却凭借新螺丝在当时德国的工业界打响了名声。

有了“德国制造”的这块金字招牌,伍尔特开始扩大自己的生意,加大了产品种类的研发,在90年代,他又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市场,于是伍尔特正式来到了中国天津。

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不久,众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伍尔特带着他的螺丝和工具,在刚进入中国工厂时,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

伍尔特的员工开始了一种非常朴素的方式,那就是拿着自己的样品,来到汽配城、电子厂,甚至到了人家工厂的门口,实践之后,大家发现伍尔特的螺丝确实好用。

多年的经营,让伍尔特已经在我国建立了完备的销售服务网络和大型的物流中心,涉及领域包括建筑、汽车配件、工具耗材等等。

伍尔特的利润不断上升,甚至还经常被中国人认为是国企,伍尔特参与过很多重大项目,诸如高铁轨道,而伍尔特有这样地位,就不得不提它对自己的高要求了。

莱恩·伍尔特曾经说过,我的企业还可以生存500年,伍尔特始终坚持认为只要保持质量的前瞻性,保持高质量水准,并且与时俱进,企业就会长久地走下去。

伍尔特的父亲耳提面命自己的儿子,做这行,信誉比命还重要,一旦螺丝出现问题,整个机器都可能出问题,带着这样偏执的工匠精神,伍尔特顽固地野蛮生长。

在德国总部,伍尔特还设立了一个“螺丝监狱”,不合格的产品一经发现,那么这条生产线就会被停止,而负责人就要被公开批评。

伍尔特一直没有上市,他们是家族企业,只有4%的零件,是自己制造,其他全外包,而对于合作商的选择,伍尔特也是十分严苛。

曾经有一个供应商,为了节省成本,竟然偷偷将原材料调换,最终导致产品不合格,被伍尔特无情地踢出局,丝毫不顾多年的交情。

正是这样的态度,让很多“顾客”才愿意使用伍尔特,“永远不要欺骗顾客”的信条,让伍尔特树立了超高的口碑,和极高的客户忠诚度。

比如一汽大众,用的几乎全是伍尔特的产品,伍尔特的工具和紧固件,特点就是精密耐用。

面对中国厂商的促销说法,伍尔特直接拒绝,并表示,“我们的螺丝能用8倍寿命,凭啥跟便宜货比?”

这也导致很多“顾客”,是一边吐槽太贵,一边又要购买,毕竟,这样的高质量产品,是没有替代品的,除了高质量,伍尔特对待员工也是十分用心。

美国的员工有带薪假和养老金匹配,德国的员工健康基金和特殊保险。

中国不断扩建,为不少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而且,员工只要表现好,就会得到不菲的奖励,公司的高层也十分平易近人,有时候,可以看到董事长会和销售员一块儿喝咖啡,大家说说笑笑,就像一家人。

伍尔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他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在紧固材料等领域不断深耕,还涉足了无硅光伏电板领域,对产品的制造过程也采用了信息化改革和管理,线上线下同时发展,如今伍尔特还有自己的APP,更是在很多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

1994年,伍尔特集团被莱因霍尔德·伍尔特交给了自己的女儿,他自己也退居幕后,如今,他还建立了个卡门·伍尔特论坛,开始将螺丝赚的钱砸进艺术收藏。

现在伍尔特集团全球员工已经超过8.8万,在80个国家拥有了400多家公司。

而2024年的营业总额就高达202亿欧元,技术实力之强,行业口碑之好,让伍尔特成为当之无愧的“螺丝大王”,也是很多制造企业的首选!

0 阅读:0

蛛网捕光者

简介:探寻蛛网上的光,捕捉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美好,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