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又爆出一大瓜:CEO四处拉融资,哪吒汽车还有救吗?

车之养护 2025-04-17 16:32:41

上海车展之前,汽车圈又爆出一大瓜。有报道称,哪吒汽车前CEO张勇出现在英国,有“跑路”的嫌疑。结合哪吒汽车的近况,跑路传闻迅速发酵。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哪吒汽车还有回救的余地吗?且听小编的分析。

张勇在线辟谣“跑路”

关于跑路事件,张勇的朋友圈辟谣来得迅速却难掩尴尬。这位曾带领哪吒汽车从边缘杀入主流的功勋人物,如今以“顾问”身份远赴伦敦,为公司的最后一轮融资奔走。

知情人士透露,张勇的“顾问”头衔实为战略收缩的无奈之举,原管理团队在资本博弈中话语权旁落,新晋资方要求核心管理层“让位”以换取注资。这种资本与创始团队的角力,折射出哪吒汽车深层的治理困境。过去五年,哪吒汽车高度依赖外部输血,先后完成七轮融资,累计注入金额超200亿元。但激进扩张埋下的隐患在2024年集中爆发,有供应商透露,哪吒汽车拖欠的货款最高单笔达5000万元,部分供应商甚至被迫提起诉讼,却发现公司账户可执行金额不足500元。

张勇的“英伦救火”能否撬动新的资金?目前进展并不乐观。有爆料称,潜在投资方对哪吒汽车的资产状况存疑,要求先化解30亿元历史债务作为注资前提。这对已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哪吒汽车而言,无异于“没办法完成的任务”。

经销商遭遇至暗时刻

哪吒汽车暴雷之后,受伤最大的是经销商。有消息称,哪吒汽车桐乡工厂门前的讨债队伍已从最初的20余家激增至百余人,这些经销商的遭遇算是挖出了行业潜规则。经销商王某称,2024年9月打款订车后,至今既不见车也不退款,自有资金被套牢的同时,还要承担员工工资、店面租金等刚性支出。有经销商算了一笔账,即使通过法律途径强制执行,回款率不足5%,横竖都是亏惨了。

更致命的是信任体系的崩塌。某经销商展示的合同显示,哪吒汽车承诺的“订单排产保证”条款形同虚设。当车主发现4S店无法兑现保养承诺,转而在社交媒体发起“哪吒修车难”话题,品牌口碑陷入螺旋式下降,某车主的维权帖获赞超10万,引发网友吐槽。

这场渠道危机背后,是哪吒汽车对市场预判的严重失误。2024年初,哪吒汽车定下25万辆销售目标时显然未预料到银行抽贷会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供应链因资金短缺停摆,原本承诺的“30天交车”变成空谈,经销商成为首当其冲的“背锅侠”。

海外授信与债转股是否有效

面对生死局,哪吒汽车祭出两套组合拳:一是绑定海外资本,二是债务重组。3月份,哪吒汽车与泰国金融机构达成的21.5亿元授信,这被外界视作“救命稻草”。但细究协议条款显示,这笔贷款需以未来三年的泰国市场收益为抵押。考虑到哪吒在泰国的品牌认知度近乎为零,用“未来收益”换当下的现金流,这似乎是一场对赌。

更具争议的是债转股方案。哪吒汽车在3月与134家供应商达成了20亿元转股协议,希望以实践换空间。供应商方面将应收账款转为股权,与公司共担风险。但某供应商代表私下透露:“接受转股是无奈之举,至少比拿张废纸强”,这折射出市场对哪吒汽车存续能力的疑虑。

自救措施能否奏效?小编持审慎态度。一方面,哪吒汽车的产品线单一,而全新轿跑车型多次跳票;另一方面,其宣称的出海战略面临现实困境,泰国车展斩获的1200辆订单中,其中70%来自当地经销商友情支持,实际终端交付量似乎并不高。在危机重重下,似乎并没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哪吒汽车买单了。

重新建立信任难上加难

要走出至暗时刻,哪吒汽车需完成三个步骤。

第一,重建信任生态。 公司需建立透明沟通机制,对订单交付、售后保障给出可量化的解决方案。有律师建议:“可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监督资金流,重建渠道信心。”

第二,战略收缩聚焦。 放弃多线作战的幻想,集中资源保障核心车型生产与售后。有消息称,哪吒内部已秘密启动瘦身计划,预计关闭8个非核心城市交付中心,将资源向长三角、珠三角等主战场集中。

第三,资本重构。 现有资方需让渡部分利益引入战略投资者。坊间传闻,某地方国资正在评估注资可能性,但前提是张勇团队完全退出。这或许是最后的生机。

结语

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潮头,哪吒汽车的困境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现状,当资本潮水退去,裸泳者最终将显形。对于这家以“闹海”精神自喻的车企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车之养护

简介:专注于汽车行业,每天更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