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佛系”一词开始被大众所熟知,“佛系青年”、“佛系打工人”成为年轻人之间的调侃。不过,如果说起“佛系”,怕是没有比日本更适合这个词的了吧。日本现在的年轻人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从懂事起就面临着经济“失去二十年”的痛苦。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不愿意结婚生子,而且不愿意去做任何事。
自1991年泡沫经济以来,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可以说,那场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在持续。直到今天,日本的经济依然处于萧条。无论商品的价格有多低,全社会的消费欲望都没有上升。即使降低了房贷利率,购房的人群仍然在逐年的减少,年轻人购车或购买奢侈品的热情也在下降。“宅”文化盛行,日本的年轻人都变得“佛系”了起来。
现在,日本的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婚姻,没有孩子。甚至有人调侃,日本从“昭和男儿”堕落成“平成废宅”。今天就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解构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为什么年轻人会成变得这么“佛系”呢?
首先,我们来看三十年前的日本经济,那时候日本的GDP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由于日本地理条件限制极大,四面环海,自身资源十分匮乏,本身就不是一个能靠自给自足拉动经济的国家。可以说,日本能实现经济的腾飞,主要还是靠美国的支持。既然先天不足,自然就要后天努力。战后的日本开始走科技发展之路,积极加入到全球经济的供应链之中,希望靠着科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杀出一条“血路”。战后的日本由于美国的扶持,和自身的产业政策,一路发展迅速。然而近三十年,日本的经济则一直停滞不前。早先时候,日本媒体总是预测各种经济发展,到了如今,甚至日本的自媒体都不愿意再报道经济新闻了。
对于日本来说,过去的高速发展透支了社会的发展潜力,各行各业过早的定形。现在的日本社会就像柯南中说的那样,商人的儿子依然是商人,议员的儿子依然是议员,至于普通工人的儿子则没有出头的机会。经济的停滞让日本年轻人的上升渠道被彻底封死,再加上现有的市场还面临着欧美等国的冲击,能保住原有的市场就很好了,哪里还有人愿意冒险开发新市场呢。现在日本的国内市场状况宛如一滩死水,市场的饱和还有创新的缺失是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佛系”,就是年轻人不想花钱也没钱可花,老年人有钱却不敢花,可以说“佛系”来自于对生活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失望,那么这种“佛系”是怎么产生的?除了经济停滞外,日本还有一个奇葩的政策叫终身雇佣制,也就是说企业雇了员工就不能开除。听到这,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一辈子不被开除难道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说这个制度很奇葩呢?
确实,这个政策对于早加入公司的老人来说是好事,但是终身制对企业的负担太大,企业养这群老人已经很困难了,自然拿不出钱去雇佣年轻人。这就导致日本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不干活的老人拿着高工资,而奋战在第一线的年轻人只能做实习生。要知道在日本,正式雇员和实习生的工资可是天差地别的。现在,很多企业在逐渐推翻终身雇佣制,但这种行为直接引发了老人的恐惧心理。本来因为经历了战争,这些老人就很重视储蓄,现在生活变得不稳定,自然更加不会消费,存钱养老是最重要的,哪里还管什么经济大计呢?
日本年轻人没有上升的渠道,也没有钱进行消费,自然开始流行“断舍离”。房子、车子、妻子不再是年轻人讨论的话题,研究如何收纳只有几平米的住房,如何吃更便宜的便当,如何不花钱的进行娱乐,成为年轻人关注的新方向。房子和汽车根本没有销量,大牌奢侈品店也很少有人去逛。这些年轻人只想宅在家里,只要有网络有外卖,就可以一天不出门。而且日本职场中,上下级关系十分森严,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看过蜡笔小新吧,广志上班要挨社长骂,下班还要给社长陪酒,这就是现在日本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说实在的,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哪里会有人真的“佛系”呢,只不过是无法满足欲望,只能转而不追求欲望罢了。当然了,年轻人的“佛系”也给日本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老龄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老龄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育率降低,年轻人都不愿意出门去恋爱,哪里还会有孩子呢?现在日本社会可以说是花样催生,恋爱ai、相亲节目层出不穷。说到底,政府不在意年轻人结不结婚,但是生育率低会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政府急需新生儿创造的财富解决养老压力。安倍当政时,曾将可以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六十周岁延长到六十五周岁。
到了2019年,日本政府又将退休年龄延长到了七十岁。当然了,理由还是冠冕堂皇的,说是为了让老年人为社会贡献经验智慧,但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发不出养老金的一个借口罢了。而且这样又会产生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推迟退休意味着职场留给年轻人的职位更少了,年轻人升职加薪更难了。这无疑是把晋升的路给堵住了,再加上日本的离职率很低,很多年轻人丧失了努力的动力.
其次,日本的经济发展红利已经消失,换句话说经济增长停滞,大家都在原地踏步。要知道,现在各国经济都在通胀,没有发展就意味着倒退。如果日本一直经济平庸也还好,但遗憾的是曾经的日本也是“阔过的”。黄金时代的日本,号称全民皆富豪。奢侈品?买!高尔夫?玩!各种昂贵食材?吃!对于那时候的日本人来说,活着就是为了享乐的,并且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面对这么大的落差,日本的年轻人怎么可能不变得“佛系”呢?
最后,日本现在的社会本质上不鼓励奋斗。只要是钱,就必然会收税,工资自然也不例外。在日本,针对高收入者征的税极高,也就是说如果你挣得更多,那么缴的税也会更多。最终会发现自己拼命工作挣来的钱都缴税了,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努力换来的收入比不上付出的代价,人们自然也就不愿意努力了。再加上日本的社会福利确实非常好,可以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需求,所以日本经常会出现一辈子不工作,只靠父母的遗产和国家补助生活的人。
我们都知道,有两种典型的社会结构。一种是金字塔型,一种是橄榄型。金字塔型塔尖人数很少,底部人数多,贫富差距较大,但资源分配没有固化,社会各阶层间可以流动。在这种结构里天道酬勤,人们都想挣钱跃入上一个阶层。当然了,也更容易陷入“内卷”的陷阱。而橄榄型则大多数人是中产阶级,日子差不多,医疗福利体系完善,但整个社会流动性不足,努力换得的回报不大,大家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跨越阶层。日本就属于橄榄型结构,反正大家都过得差不多,努力后也只能换来微不足道的回报,还不如躺平呢。
我们现在国内年轻人常调侃的“佛系”和日本还是不同的,这种“佛系”说的是心态,而不是随波逐流,不是什么也不努力,而是坦然接受努力的结果。而且咱们国家现在的社会也不像日本那样固化,我们的“佛系”说到底只是一种自嘲,说完依然要努力为自己拼出一个好未来。
而日本过早地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娱乐业非常发达。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欲望能被动漫等娱乐文化产品所替代。反正工作挣不了几个钱,不如不工作,在家啃老。既然结不起婚,还不如追二次元,把情感寄托在“纸片人”身上。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对我们是一个警示,当我们发展到一定高度,会不会出现日本这样的全民“佛系”呢?这种情况不一定会成为现实,但我们可以把日本当作可以借鉴的镜像。毕竟,未雨绸缪总比为时已晚要好。
[得瑟][得瑟]你确定是毁灭日本?而不是人家准备换国计划?天天看别人却已经忘记自己已经半截身子都入土了
这是反面教材,咱们应该引以为戒,现在咱们国家躺平的年轻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