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当前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步入老年慢性病的高负担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根据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慢性病占中国老年人群死因的86.6%,其中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是造成60岁以上老年人群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如今,老年人对慢病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
“我认为慢病管理有两个关键因素:其一,要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其二,针对患者病情,及时评估判断并予以指导。”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陈协辉院长说到。
关于慢病管理,陈院长表示,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要求‘实施慢病综合防控的战略,实现全生命周期慢病健康管理’,要求我们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做好慢病防控。近几年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致力于建立有效的‘院外主动式患者管理’,他说:“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其实都不愿意被管理,所以想让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到医疗管理服务场景中,以养成一种科学的带病生活习惯,相较于传统的被动管理,‘院外主动式患者管理’很好的确保了患者管理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
那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在“院外主动式患者管理”上有哪些努力呢?
‘建立高血压达标中心’。基层社区是高血压防控的主战场,用药不合理,患者依从性低等问题仍较严重。其中,百分之九十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于农村和城镇社区,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比如联合用药时,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机制类似,可能达不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反而导致不良反应出现。我院建立高血压达标中,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基层医院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使得疑难诊治在三级、慢病管理在基层,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整体诊疗水平。增强疾病全流程管理,促进药品合理化使用。
‘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居民在进行健康体检的同时,同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档案,掌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疾病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完善慢病管理体系、及时有效的面对庞大的慢病人群。对居民个人而言,能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命质量,还可以节省大量医疗费用。人人拥有健康档案、人人拥有家庭医生、人人具备健康素养的健康管理模式早日实现,那么健康将不再遥远。
提到目前慢病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陈协辉院长说:“第一,是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慢病群体数量非常庞大,医疗资源源远不足,医生单凭人力能有效管理病患者的数量极其有限;第二,慢病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政府层面需要强化慢病防控服务职能:健全服务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完善与实际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合,职责分工合理、能力水平较高、运转规范协调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
总体来说,我国的慢病管理依然处于疾病发展阶段,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形成打通全产业链的合力。不断提升医疗产品供给和服务品质,推动相关领域朝精细化方向发展。”
随后,陈协辉院长又针对高血压管理进行了分享,他提到:
“血压是最为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我们都知道血压变化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气温、声音、光、气压、湿度以及情绪、作息的规律等等因素都是影响血压的外部因素。其中,气温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尤其需要我们重视。
例如,冬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夏季出现血压过度下降。在临床经常碰到患者夏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可能明显升高。遇到这类的患者,首先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找出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有哪些。比如,是否使用了降压和升高血压的药物、是否合并感染、最近是否有脱水、是否减重、是否大量饮酒、食盐摄入量有无变化、治疗依从性是不是很差等等方面。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合适的处理,做到有针对性的把血压降到正常。
“全心守护”中国高血压患者关爱项目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主办,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