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海:用勤恳为民书写人生最耀眼的光华‖文/吴万哲(陕西宝鸡

君知世间风 2025-03-27 15:02:37

张存海:用勤恳为民书写人生最耀眼的光华

●文/吴万哲(陕西宝鸡)

有一种品格叫勇于担当,有一种精神叫忠于职守,当二者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追求时,生命便会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张存海一生工作43年,18年从事一线教育和乡镇教育管理,为培养下一代传道授业解惑,呕心沥血。25年从事“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扎实细致协调融洽军地军民关系,解决优抚安置对象和现役军人家属困难。他当教师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干”。从事民政工作时,5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宝鸡市委、市政府、宝鸡军分区评为“双拥先进个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出席全省表彰大会,受到省委书记接见。

张存海,贾村镇广福村10组人。张家是广福名门望族,曾祖父张举(1850—1906)30多岁中举人,后又考中进士,先在京城当官,后辞官归里办私塾。他教授有方,弟子广布西府,去世后众生捐资建庙,彰显他的功德。祖父张志敏(1887—1943),先在雍城教书,后回家务农。身材魁梧,相传一人能吃一桌酒席,力大无穷,善持家,是有名的殷实人家。父亲张强(1925.8—2005.10),小学文化,曾在甘肃平凉等地大药房学艺。解放大西北时踊跃支前,随彭德怀元帅进军大西北,运输物资,战场救护,转战陕甘宁青半年有余,返乡时部队赠他军马、步枪作为奖励。其子天海、存录多年从军,屡立战功,1987年被县政府授予“支前模范”称号。

(张存海父母亲合影)

他生于1957年5月,17岁高中毕业,在本村七年制学校担任民办教师。1978年参加全国高考,以化学单科满分成绩入选,却因体检指标不合格被刷下。1981年在数千人竞争中一举考中凤翔师范,成为首届民教班学生。毕业后被分配西山坪头中学任化学教师,半学期后兼任校团委书记,同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西北大学文凭。两年后调往贾村高中任教。1987年起担任六川河乡教育专干。1992年调宝鸡县民政局(双拥办),先当干事,后任“双拥办”专职副主任,2000年任县民政局副局长兼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正科级)。2017年退休。

他上中学时酷爱化学。在广福九年制学校时,化学课教得很有名气。1979年贾村公社为应对中考,在陵厚寺中学特设了30人的尖子班强化教学,特聘他为该班教化学。他在搞好本校教学的同时,认真备课,每周又利用两天时间从广福村骑自行车跨校前往上课。那时人诚实,也没有什么报酬的说法。他风雨无阻坚持一年,该班考取了7名中专生,震动贾村塬。次年开学,他即被调入贾村公社中学,专门教毕业班化学,一时传为佳话。

在坪头中学任教期间,他一边认真搞好教学,一边结合青少年实际,带领团员青年开展丰富多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对加强团组织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干部”“新长征突出手”等先进。

他任六川河教育专干时年仅31岁,刚去许多年长干部看不起他。不几天乡上开党代会,领导让他以乡教委名义写封贺信。他二话没说,抓过一张红纸,“唰唰唰”手起笔落,一份书法飘逸漂亮、语辞热情洋溢的贺信便一挥而就。凤凰展翅。乡领导马上对他另眼相待,赞他这“娃娃教干”有两把刷子。

当时正开展声势浩大的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活动,为解决偏远孩子上学难问题,他采取增加教学点、复式教学等办法,提高入学率,力争一个不能少。为搞好集资建校,他做好群众发动工作,两个村新建了教学楼,县上两次在该乡召开现场会,推动全县工作。他抓基础建设,更狠抓教学质量。一有时间就听课,发现不足,及时指正。每学期两次统考,奖优罚差,收效良好。当时正是包产到户初期,县教育局为避免民办教师因作务责任田影响教学,出台了“民办教师必须离村任教”的规定。他是民教出身,深知其苦衷,一方面根据乡情、村情、本人情况人性化管理,一方面加强民办教师进修,使全乡民办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有了较大提升,不仅促进了教学,也为其发展打下了基础。几年间,全乡有6人考取凤师,30多人转为公办,他们至今感激他。他还坚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曾多次步行5个多小时去偏远的乡村教学点,看望慰问师生,促进教学质量,巩固普六成果。

西山农村物质文化生活贫乏。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要早部署,周密安排,隆重举办全乡学校庆祝暨文艺汇演活动。请乡镇主要领导参加,场面热烈,活动盛大,成为全乡教育人的盛宴,也成为穷山僻壤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和完成下乡包村、蹲点扶贫、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帮助乡政府起草报告、讲话,受到领导好评,连年被评为乡政府“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主人公陪同市领导看望90多岁西路女老红军张福清老人)

1992年7月,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县上成立“双拥办公室”,正在物色工作人员,县上领导下乡得知他人品好,工作能力强,便推荐给民政局长。不久他便改行从政,成了县民政局代管的“双拥办”一名干事。

宝鸡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县内有13个驻军单位,最高规格为副师级。双拥办主要任务就是协调、优化军地、军民关系,为驻军单位军事训练、国防建设等方面排忧解难。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一切向钱看,一些地方为发展危害和损坏军事设施,不时引发军地矛盾。每当事件发生,他第一时间到场,快速了解情况,火速向有关方面汇报,并全力协调、解决问题,将损失降到最小。90年代初,县办某企业为发展向某部队借资100万元,后因项目失败,导致借款无法归还。部队领导多次找市、县政府,领导压力很大。他经细致调研,提出用企业土地置换办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遗留10多年的难题,受到领导好评。那些年他共处理此类纠纷30多件,其中省级挂牌督办1件,市级4件,县乡镇25件。

(主人公陪同市领导与驻区空军部队首长座谈)

每年春节前他都会召开“迎新春军政座谈会”,了解解决有关问题。“八一建军节”协调县级领导,周密安排,逐家慰问驻地部队官兵。他还动员辖区60多家单位与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树立示范共建点44个。组织爱心人士慰问官兵,为驻军干部解决家属就业、孩子上学、营房建设用地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协调驻军参与地方重点项目建设、抢险救灾,不断密切军民关系。几年间全县涌现军民共建“先进单位”60多个,“先进个人”100多名。那些年宝鸡县的“双拥”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全省前列,连续7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他个人则连续5次被省市区评为“双拥先进个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等。

(主人公陪参加全省双拥表彰大会)

担任民政局副局长后,主管优抚、双拥等工作,还兼任“双拥办”主任。宝鸡县是兵员大县,全县有近6万名优抚对象,最多一年接收退役土兵300多名。退役军人接收是个十分认真细致的活儿,稍微不慎便会出现问题。如有的人在部队生病或没有治愈,便被退役,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后患。有一士官患精神病带病退役,退役后病情加重,经常找市县领导,但多年未能解决。他会同县武装部人员带上病人,10多次赴原部队和上级交涉,经过数年努力问题终于提到合理解决。

因过去国家优抚政策不完善,导致积累矛盾较多,对外自卫反击作战、涉核退役军人长期集中上访,各级领导压力很大。他一方面热情接待、认真解释,一方面摸清底子,创造性开展工作。针对现行政策,他反复思考,在《陕西民政》杂志发表了《浅析城镇退役军人安置难》的调研论文,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积极思路和舆论支持,受到有关方面重视。经他反复摸底得知全县共有建国后14次对外作战及涉核人员3000多人,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时,采取“宜宽不宜严”办法。按规定,凡有关人员退伍证原部队番号必须与文件提到的部队番号一致,否则就不算这类人员,但在执行中他了解到,因种种原因,有些人退伍证的番号与文件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到原部队开证明,但因时间太过久远,部队裁撤整编变化太大,许多人找不到原部队,开不到证明。为此他认可了“凡有3名以上战友签字证明,便可享受新的优侍政策”的做法,解决了一大批老革命、老英雄的遗留问题。这一做法受到上级充分肯定和赞扬,省民政厅在相关会议上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他这种勇担当,善作为精神,受到老兵好评。

张存海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人刘宝莲,典型的贤妻良母,原在家中照顾孩子和父母,90年代后期招工,在县服装厂、婚姻登记处工作。夫妇二人对父母非常孝敬,父亲有8个儿女,晚年却喜欢跟他们生活在一起,采访中说到父亲,他还常潸然泪下。女儿张延莉大学毕业,在市退役军人保障中心工作;女婿黄文在市民政局救助站工作,多年担任西山晁峪村第一书记,小儿子张利程在读大二。

他热心公益,2002年家乡重建教学楼,他捐资1000元,村上赠他“助学有功”牌匾一面。退休后他积极发挥余热,参与区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区“五老”讲师团成员,经常深入乡镇、社区讲授家风家教,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多次被街道、社区评为“优秀五老”,受到表彰奖励。

张存海用忠于职守、勤恳工作,诠释着一个人民公仆职责的崇高与伟大,书写了生命最耀眼的光华。

吴万哲,陕西麟游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一级编剧、高级政工师职称。陕西作协、戏剧家协会、编剧协会、文化创意协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当过教师,从过政,做过企业政工,办过杂志。有影视及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主编纪实文学《奔梦》《人间正道谱春秋》《风韵》、散文集《硕果满枝》等。编剧拍摄电影《秦火》《吕建江》等5部,电视剧1部,微电影30余部,栏目剧100余个。报告文学、散文等若干。出版著作有27万字纪实文学《西府奇人》和30万字《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电影《秦火》《吕建江》、报告文学《燃烧到最后》,散文《难忘的跪拜礼》,微电影《墨宝》《万家酣梦》《追梦》《新生》《生命的托举》《寻根》,喜剧小品《灭鼠》《山妹》等50余次在国际、全国、省、市获奖,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文艺创作奖”“秦岭文艺奖”。近年有独创优秀人物宣传品牌“西府奇人”,被誉为“宝鸡文化新现象”。

0 阅读:4

君知世间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