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评出中国大学40强!同济位列第9,山东大学排名15

小鱼印记 2025-04-14 19:15:34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中国高校陆续走向世界。以前中国高校在欧美地区基本没有知名度,也很难得到欧美机构认可。最近欧美机构开始全面分析中国高校的发展。

2025年欧洲两大权威教育评估机构——英国QS和西班牙Webometrics,都陆续发布世界大学排行榜,这两个欧洲机构对中国高校都有特别说明,认为中国内地高校进步明显。

根据两份机构平均加权得到的结果,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下欧洲这两个机构评选出的中国内地高校40强。

欧洲机构评出的中国高校40强

根据两份机构的排行榜来看,欧洲机构认为,中国内地高校前三名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

清华和北大整体上升势头迅猛,欧洲机构都预测两所高校在未来20年内,有望闯进世界十强。两所高校在科研产出方面表现优秀,学科体系也更加国际化和顶尖化,国际影响力正在持续增强。

当年外国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中国的排名应该是“清北复交”,但是最近这些年随着浙江大学的崛起,这种局面已经彻底改变。浙大在工学、理学、医学以及农学等领域都脱颖而出。

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4,复旦大学位居第5。这两所高校在欧洲机构里面都挺进世界100强,所以在欧洲学者眼里面都拥有较强的实力和较大的影响力。

两所高校都是位于中国的核心城市上海,经济效应带动人才加盟,科研和产业深度融合,国际化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上海交大和复旦的发展都十分有利,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工科等都发展得很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退居第6,南京大学位居第7。虽然这两所高校在国际榜单中稍微落后,但是在基础学科方面的突破仍然很明显,比如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在世界前沿。

以前中科大的出国留学率位居全国第一,且中科大少年班前往世界各国深造,形成巨大影响力。这些年随着清华北大发力,中科大的少年班生源方面受影响,国际影响力逐渐下降。

武汉大学位列中国内地第8名,同济大学位居第9。武汉大学的优势在于其规模庞大,而且学科发展均衡。而同济大学则是十分抢眼,这是前十名里面唯一的纯理工类高校。

同济大学和欧洲各国都有密切合作,比如学校的车辆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和德国、法国等建立有中德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等项目,所以,在欧洲拥有极高的认可度。

华中科技大学位居第10名,整体进步也是极为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机构对华科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英国QS版世界排名300,而西班牙版则是排名132。

山东大学位居中国内地15名,表现得非常抢眼。从实际情况来看,山东大学这所传统的老牌名校,这些年在国内稍显落寞,但是其优势学科在国际方面还是得到很高的认可。

比如山东大学的数学学科,在世界就享有盛誉。还有材料工程、海洋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是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加上学校的医学、人文学科也表现突出,使得整体排名不断提高。

通过这份榜单来看,许多211高校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比如郑州大学位居30名,北京科技大学位列34名,上海大学和苏州大学两所综合性高校,分别位居37和38名。

深圳大学位居全国第33名,这是唯一上榜的“双非”高校。深圳大学依靠雄厚的地方财政实力支撑。这些年引进大量海内外的高端学者,在多个领域研究都取得足够丰富的成果。

比如深圳大学的计算机、材料学、工程力学、数学、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在国内都已经逐渐达到一流标准,而且发表大量论文,在国际层面形成巨大影响力。

总体评价

随着中国双一流建设计划的陆续实施,中国高校整体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在诸多领域,甚至已经超越欧洲地区的高校。比如工程学、计算机、土木工程等学科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还有中国高校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学术影响因子正在不断提高。这些都是欧洲机构排名的重要指标,所以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上涨得非常快。

当然,中国内地高校能闯进世界100强的数量还比较少,这里面有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中国内地高校基础学科实力还比较薄弱,比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都没有达到世界一流。

除此之外,中国内地高校所谓的国际化,也只是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即仅招收国际留学生,注重留学生比例,而不是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和前沿化。这些都是中国内地高校需要不断改善的地方。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