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公元1645年,也就是顺治爷当家的第二年,他大手一挥,南京这“国都”帽子就被摘了,变成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的地盘,后来又升级成了行省,江南省就这么闪亮登场了。到了1661年,顺治爷快退休那会儿,江南省被一分为二,东边叫啥名儿忘了说,西边也忘了。不过到了1667年,康熙爷第六个年头,这事儿就清楚了,东边改名叫江苏,是取了江宁和苏州的头一个字,西边叫安徽,是安庆和徽州的合称,江苏和安徽就是这么来的。后来乾隆爷二十九年的时候,《清会典》这本书一出,江南省分家这事儿就算板上钉钉了。整个清朝,江苏的地盘几乎没变,手下管着江宁、苏州、徐州、常州、镇江、松江、扬州、淮安这些府,两江总督在南京办公,江苏巡抚呢,就在苏州待着啦。
1927年那会儿,蒋介石大佬把国民政府的大本营挪到了南京,南京摇身一变成了特别市,风光无限。同时呢,上海县和宝山县也联手搞了个上海特别市,上海这家伙就悄悄地跟江苏说拜拜了。这下可好,沪宁两位老大哥不在场,镇江小弟就临时接了江苏省会的大旗,一直扛到了1949年江苏迎来大解放。
1949年,江苏一解放,立马就被分成了苏南和苏北两块,苏南的老大在无锡,苏北的老大在泰州。南京这个大佬呢,还是直辖市,归中央直接管。到了1952年,江苏又合在一起了,南京也变成了江苏省的老大,不再是直辖市了。还有啊,徐州这个小伙子,被山东带了三年,1952年又回到了江苏的怀抱。1953年,江苏的大家庭就定型了,有徐州、淮阴等8个专区小弟,还有南京、无锡等6个地级市大哥。不过到了1958年,江苏有10个小弟,包括上海、宝山这些,都被上海大佬给收编了,松江专区九个县都走了,它自己也就不存在了。1961年,为了发展苏北的港口,新海连市改成了连云港市,还升级成了地级市。然后整个70年代,江苏都挺稳定的,一直到1983年才又有大动作。
1983年,咱们紧跟中央的步伐,嗖的一下就搞起了地改市的大动作。来来来,先瞅瞅苏北那块宝地,看看它都咋变的!
徐州地区不见啦,摇身一变成了地级的大徐州市!它下面管着铜山、丰县、邳县、沛县、睢宁、新沂这6个小兄弟呢,哦不对,是5个县,别数错啦!
连云港市摇身一变成了地级市,之前跟着徐州大哥混的赣榆、东海两兄弟,还有淮阴那边的灌云小伙伴,都一块儿并入了连云港的大家庭啦!
淮阴地区拜拜啦,现在有了个新身份——地级淮阴市!它手下管着11个小弟呢,分别是宿迁、沭阳、灌南、泗洪、泗阳、涟水、淮阴、淮安、洪泽、盱眙、金湖这些县,一个不落!
盐城地区不见啦,摇身一变成了地级盐城市!手下管着建湖、射阳、阜宁、大丰、东台、响水、滨海这七大金刚,还有个后来从县升级成区的盐都小弟,一共8个小伙伴呢!
南通地区说拜拜啦,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地级南通市,手下管着南通、海门、启东、如东、如皋、海安这六个小伙伴县呢!
扬州地区说拜拜啦,现在有了个新身份——地级扬州市!它手下管着江都、泰县、邗江、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这9个小弟县,个个都是它的得力助手呢!
这次改动啊,对苏北那边来说,基本没啥大动静。徐州算是受了点小伤,丢了俩县,淮阴呢,也就贡献了一个县。不过呢,管家兄弟和赣榆这两个地方,经济实力本就不咋地,所以徐州和淮阴的实力,基本上是毫发无损。长江以北那边,改得还算四平八稳,但长江以南那边,嘿,那改得叫一个轰轰烈烈,简直像是在上演一出“猛虎下山”的大戏!
镇江这回可真是亏大了,高淳、溧水俩地方被南京“领走”了,但南京也没捞到啥好处,因为这俩地方太靠南了,搞得南京现在南北拉得老长,东西却窄得像条胡同,这七扭八歪的地盘简直给城市发展添堵,而且它们自己穷得叮当响,还得南京来救济。再看镇江,溧阳、金坛又被常州“拐跑”了,手里就剩镇江丹徒、扬中、丹阳、句容这四个“小兵”了。扬中吧,就是个沙堆上的小岛,小得可怜;句容呢,是江苏少有的丘陵地带,挺有特色的;丹徒呢,成了郊区,改名丹徒区了;就丹阳还行,但问题是丹阳说的是吴语,跟镇江大部分说江淮官话金陵片的伙伴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接下来咱们聊聊“八邑名都”常州。你知道不,原来的常州府手底下有八大金刚:无锡、武进、阳湖、江阴、宜兴、金匮、荆溪、靖江。结果常州最后只捞到了武进和阳湖两小块地,地盘小得可怜,没办法只能从镇江那儿硬拽来了金坛和溧阳凑数。这一波操作下来,虽然手里有了武进这个能和江阴、无锡争百强县老大的狠角色,但常州在苏锡常小分队里还是一直垫底。到现在,常州的经济大旗还是主要靠武进和它分出去的新北区扛着,溧阳虽然风景如画,但奈何是山区,金坛也是半拉子丘陵地。
无锡这家伙,从常州那里捞到了江阴和宜兴这两个牛气冲天的小弟,摇身一变成了地级市的大佬。常州府那八个兄弟里,无锡一下子就占了五个,再加上宜兴的加入,无锡直接抱走了太湖边上那块最肥的地儿。想当年,无锡在江苏那是数一数二,连省会南京都得靠边站,成了中国最牛的地级市,跟苏州那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听说一开始的方案是想让张家港和靖江跟着无锡混,但那时候的无锡牛气冲天,经济实力杠杠的,一门心思只想做个纯粹的苏南大佬,心心念念要抱太湖的大腿。靖江呢,因为家在江北,80年代的无锡根本看不上眼。至于张家港,那时候还只是个沙洲小子,工业基础薄弱得跟纸一样,有了江阴这个全国前三的大佬,无锡自然也就不稀罕张家港了。
说起来苏州啊,简直就是恢复版的老苏州府,要是搁现在看,这家伙捞的地盘最多,手底下那些县级市个个牛气冲天,直接把苏州捧上了江苏的头把交椅。想当年,苏州收的那些地儿,像吴县、吴江、昆山、太仓,还有沙洲、常熟,里头沙洲就像个路人甲,昆山还被人叫做“小六子”,跟无锡县、武进、江阴这些大佬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但你猜怎么着?改革开放一来,张家港和昆山那是拼了老命往前冲,结果昆山现在牛得跟县域里的大哥大似的,张家港也是稳坐前五的宝座,不容小觑啊!
苏南地区这一波操作,简直就像分家大战啊!南京领回了俩“穷亲戚”需要照应,镇江呢,差点被拆得七零八落。常州呢,就靠着武进这根独苗,硬撑着经济发展。无锡这家伙,运气真好,分到了苏南那时候最富的一块宝地,到现在还是全国人均GDP的领头羊呢!苏州呢,算是没赔没赚,但在江苏这大块平地上,地方大、人多才是王道嘛!靠着苏南最大的地盘,苏州一路狂奔,成了现在的地级市老大!
1983年的那次地改市大变动,简直就是给江苏的经济布局来了个大变身,特别是对苏南那五个城市,简直是重新排了队。历史这家伙,跟大江大河似的,一往直前,谁也挡不住。放到现在来看,南京这位老兄,靠着城里头那牛哄哄的科教文卫实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那是慢慢地找回了当年的霸气。作为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会,人家既没吞并周围的小伙伴,也没用啥强省会政策,就这么悄咪咪地冲进了全国前十,人均GDP还紧跟无锡和北京后面,全国排第三呢!还整了个南京都市圈,带着兄弟省份一起发财。苏锡常这三个铁哥们,在改革开放那会儿,那可是时代的弄潮儿,80年代的“苏南模式”火得不行,90年代招商引资也是独当一面。镇江嘛,虽然光芒被其他四位盖过了点,但丹阳的眼镜和镇江香醋那可是响当当的,全国哪儿都能见着。虽然总量不算高,但经济发展的质量那可是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