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盟宣布8000亿欧元防务预算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家们意识到,维系七十余年的跨大西洋联盟正经历结构性裂变。从布鲁塞尔到东京,曾被美国视为铁杆盟友的国家,开始悄然调整战略坐标,这场静默的“去美国化”浪潮,正在重塑全球权力格局。
欧盟最新通过的《战略自主法案》,明确要求2027年前建成快速反应部队,整合27国军工产能。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获得价值120亿欧元的坦克订单,法国达索航空将主导第六代战机研发,西班牙纳万蒂亚造船厂启动12艘新型护卫舰建造计划。这些举措直指北约框架下的装备依赖——目前欧洲国家80%的先进武器采购来自美国。
能源领域的脱钩更为彻底。欧盟与挪威、阿尔及利亚签订长达15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同时在摩洛哥建设巨型光伏电站,计划通过直布罗陀海底电缆向欧洲输电。这套组合拳使欧洲对美能源依存度从35%降至18%,动摇了美元与能源绑定的传统霸权根基。
特朗普政府的301关税大棒,意外成为欧洲觉醒的催化剂。欧盟委员会最新反制措施包含两项杀手锏:对美数字服务税追溯征收五年滞纳金,预计可获480亿欧元;将波音补贴案胜诉所得的40亿美元关税额度,扩展至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共和党票仓州。这种精准打击迫使23个美国州议会致信白宫要求妥协。
更为微妙的是资本市场的变化。法兰克福交易所美元债券交易量同比暴跌62%,欧洲稳定机制(ESM)首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这些信号预示着全球储备货币体系正在松动。
岸田文雄政府近期动作频频:修订《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向菲律宾、越南等12国提供军事援助;启动“西南诸岛防御链”计划,在宫古岛部署12式反舰导弹;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内阁首次公开讨论“核共享”可能性。
这些举措背后的算计远不止对抗中国。防卫省内部文件显示,日本正秘密推进“自主C4ISR系统”建设,计划五年内建成独立于美军数据链的指挥体系。三菱重工获得量子通信卫星研发合同,旨在摆脱对美国GPS的绝对依赖。
传统盟友的离心趋势引发多重地缘效应:印度加速“东进战略”,与越南、印尼签订武器互换协议,减少对俄制装备依赖;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向中法企业开放最大页岩气田,打破美企技术垄断;巴西推动南共市与欧盟自贸协定谈判,农产品贸易改用欧元结算。
这些变化正在瓦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根基。IMF最新报告警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可能导致美元地位十年内下降15个百分点,引发国际金融体系深度调整。
当柏林国会大厦升起欧盟防卫旗、东京自卫队基地升起自主研发的预警卫星时,世界正见证单极霸权的黄昏。这场始于贸易争端、显于安全自主、终于货币革命的变局,不仅关乎国家利益的再分配,更是人类文明向多极共生演进的历史必然。传统盟友们看似“背叛”的选择,实则是全球化2.0时代生存法则的理性回归。
去美国化席卷世界,在也不需美元结算体系。采用欧化这个5亿人的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