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怎么形成的?

深圳风水师苗策 2023-03-01 19:57:43

儒家为了争取《周易》的归属权,先是把孔子对《周易》作的七种文辞的解说,细加工后改名为《十翼》;再把《十翼》改名为《易传》,后来又把《周易》跟《易传》这两本书,合二为一,改名《易经》。所以《易经》=《周易》+《易传》。

从孔子站在儒家的角度去解说《周易》,到东汉末年《易经》这个书名问世,前后历经大概700年左右。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的出,儒家对《周易》的归属权,可谓是良苦用心。

精通《周易》的儒家学者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易传》一次都没提到过。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后,董仲舒把周文王的《周易》列为儒家的群经之首。这一点我们要清楚,是儒家的群经之首。而儒家的《易传》也就是《十翼》连儒家五经都没有入围。

到西汉末年,王莽以周公自居,摹仿周制。王莽令儒家著名学者刘歆,伪作了一本书叫《周礼》。因为从周朝建国到西汉末年,1000多年的时间内,没有一本文献记载过《周礼》。在王莽时代,突然就冒出来了。

刘歆为了让《周易》更进一步的纳为儒家经典,在伪书《周礼》中,把《连山》、《归藏》、《周易》统称为三易。再后来的儒家学者们,为了混淆视听,在《周易》的注解中,又搞了个三易,不易、变易、简易。儒家这三个易就是剽窃了,《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恒道!这三个道。

刘歆帮助王莽,作伪书《周礼》以后,作为感谢,王莽让10岁的汉平帝,追謚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这也是孔子第一次被官方上尊号。

东汉末年大儒郑玄给伪书《周礼》作了《周礼注》之后,儒家学者才敢把《周易》和《易传》放在一起统称《易经》。搞来搞去搞的都是文字游戏,明明是两本书,非要把他合在一起。

儒家的学者为了自身利益,把全篇5000多字的《道德经》,篡改了700多处。如果大家想研究《周易》,不要看通行版本的,都是被儒家学者篡改过的。要看就看马王堆版本的。因为马王堆是汉文帝时期下葬的墓穴。这个时候汉武帝都还没有出生。治国方针采用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后学者,只要你有能力为朝廷带来利益,皆可入朝为官。

苗百丰

2023、3、1号于深圳编辑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 2023-03-11 15:00

    这就有难度了,说起三庙五地,轩辕第一,车轱辘嘛!圆的,女娲份属神农,五谷之事也,隧人火属于金器也,还有其他忘了,伏羲像渔猎,后医神农,大禹是个移山筑屋祝巫的,各有长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