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何幸运”一角火出圈后,大家才知道,这个资源好,还能频繁登上央视的女演员,竟然是张凯丽的女儿。
她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当过演唱团领唱、拿过奖学金、考上了好大学,甚至以文化课第一的好成绩,被中戏录取了。
从小就被母亲视为“小棉袄”“小骄傲”的她,为何会成为母亲的一块心病?
母女俩又是因何事争吵不休,以至于她激动到泪洒当场?

直到张可盈喜提金鹰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后,她才终于肯在大众面前,承认自己的妈妈是张凯丽。
对曾经的她来说,“星二代”身份不是光环,而是质疑。
在外人看来,她是什么都不缺的星二代,轻松就能获得别人够不着的机会。
可她讨厌这种刻板印象,也讨厌别人因为她“星二代”的身份,就抹掉她的所有努力。

为了摘掉“星二代”标签,她在外从不承认张凯丽是自己的妈妈,可不管她如何躲避,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她的确受了母亲影响,也接了母亲的资源。
正因如此,她被贴上了“故作清高”的标签。
不少观众觉得她太做作,一边享受着星二代身份带来的好处,一边又强调自己的成就跟星二代身份无关。

随着争议越来越多,她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她终于意识到躲避没有用,还是要拿出真才实学,才能击碎观众心中的刻板印象。
然而,在影视圈站稳脚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一边责怪自己能力不够,一边对母亲感到愧疚,这种复杂的心态使她在影视圈举步维艰。
可以说,这种别扭的心态对她影响非常大,对她和母亲的关系也有很大的损害,张凯丽曾多次表示不理解,她不明白自己的女儿为何抗拒“星二代”身份。

直到《我是凯丽的女儿》发布后,张凯丽才意识到,“星二代”这一身份对女儿来说,竟然是如此巨大的压力。
她想帮帮女儿,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她跟女儿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
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竟然会对女儿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以至于女儿在公开场合,从来不称呼自己为“妈妈”。

有一次,张凯丽的朋友在家里做客,问张可盈的性格更像谁,张可盈思索片刻后,给出了“一半一半”的答案。
可她后续补充的每一条,都在说她跟母亲的不同。
在张可盈口中,母亲是个固执又情绪化的人,出现矛盾或冲突的时候,首先要解决母亲的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否则就要陷入僵局。
可她不喜欢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又拿母亲无可奈何,很多时候只能自己生闷气。

与母亲张凯丽参加综艺节目时,张可盈就被“气哭”过,她当时一再跟母亲强调节拍,可母亲固执地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来。
多番争执过后,母亲直接丢出一句“你可以耐心一点”,瞬间将她置于“不孝”的境地,她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说,当即哭了起来。

其实,从母女俩的争执片段,就可以看出她们之间的差别,张凯丽不愿改变,而且需要别人照顾情绪和自尊心。
张可盈却截然相反,她认为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面对不愿改变还强词夺理的母亲,她实在是无奈极了,才泪洒当场。

除了性格不同屡屡产生矛盾外,张可盈迟迟不愿结婚生子,也是母亲张凯丽的心病。
对张可盈来说,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出名的角色,又拿到了金鹰奖提名,应该趁热打铁,继续打拼事业才对。
可张凯丽认为结婚生子才是人生大事,事业可以等结婚之后再打拼,这也是母女俩最大的分歧。

张凯丽之所以认为结婚生子不会影响事业,是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她思想比较传统,不希望女儿做什么“女强人”。
但张可盈很抗拒做“贤妻良母”,不愿意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事业,她的想法得不到母亲的理解,所以干脆不说。
长久的“无效沟通”,导致母女俩的关系看似亲密,实际上根本不亲近,张凯丽甚至在节目上“现场催婚”。

这些差异也好,分歧也罢,一直横在张可盈和母亲中间,所以她们始终无法成为真正亲密的母女。
思想观念传统的张凯丽,不知道如何改善关系,只能干着急,她们就跟大部分母女一样,始终达不到思想上的统一。
张可盈越来越独立以后,很多事情也不愿意跟母亲说,母女俩的关系如何能好起来呢?所以她会从“小骄傲”,逐渐变成母亲的心病,再正常不过了。

无法走入女儿内心的张凯丽,与观众的关系也越来越尴尬,每次登上综艺节目,都会惹大量争议。
有人说她“倚老卖老”,有人说她“固执己见”,还有人说她“难以沟通”,她突然成了“老古董”代表,围绕在她身边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作为她的女儿,张可盈因此遭到“反噬”,屡屡因为她的差口碑,遭到非议,简直是无妄之灾。

如今的张凯丽,几乎不怎么拍戏了,可她的人脉资源还在,她也会竭尽所能帮助女儿,让女儿的事业发展得更好。
她也多次强调,“星二代”不是免死金牌,没有实力的演员,是无法在圈子里立足的,她也希望女儿能拿出真本事,靠作品赢得口碑。
这也是她跟女儿之间,唯一能达成共识的部分,每次谈到表演,女儿都是一脸崇拜地看着她,认真又谦虚地听她给的建议。
最后,希望张凯丽能早些明白,女儿已经长大了,不可能事事都按照家长的要求来,适当松松手才能改善母女关系,抓得越紧,女儿反而会被推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