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让非遗滋养美好生活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5-04-28 16:23:07

茶园游会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从广东省首部地级市综合性非遗条例——《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施行,到非遗数字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从创办“最岭南”文化馆鸿福桥市集,亮出“有一种新中式生活,在东莞”名片,到深化“江湖山海”非遗品牌活动内涵;从积极申报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到评选12家非遗主题馆……2024年,东莞非遗保护工作涌现出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成果,让人们看到了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多种可能。

东莞市茶山镇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将茶园游会这一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民俗赛会,打造成为非遗盛会、文旅商贸会、全民联欢会。茶山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黎晖介绍,茶山镇坚持为大众呈现原汁原味的茶园游会,将祈愿纳福大巡游作为重头戏,策划举办茶文化雅集、乡村趣味运动会、乡村游、乡村大联欢等活动。为了让茶园游会“活”起来,茶山镇依托“中国食品名镇”名片,举办食品文化节、乐购茶山等活动,打造新消费场景。同时,立足“非遗+潮玩”,联动本土文化企业设计吉祥物公仔和IP形象,开设茶山手信铺,推出文创集市、工厂非遗美食DIY制作体验等活动,2024年游会期间实现营业额500万元。

东莞非遗宣传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连续两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期间举办“稻花香里说非遗”品牌活动,成为展示东莞非遗保护成果、宣传非遗保护理念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汇集专家学者之智,通过‘非遗+传播’‘非遗+潮玩’‘非遗+文旅’‘非遗+社媒’等方式,结合东莞千角灯、莞草编织、潮绣(寮步)等非遗项目,推出非遗系列公益广告,拓展非遗发展生态圈,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稻花香里说非遗”品牌活动项目负责人罗志君说。

面对古琴、大漆技艺面临的传承人老龄化、市场萎缩、普及程度不够等问题,岭南派古琴传承人、大漆传承人王子寿依托慢园漆器非遗工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制作独特而精美的漆器艺术品。这家非遗工坊通过举办非遗体验活动和讲座的方式,让非遗课程走进校园,培养青年传人。同时,参加国际赛事、艺术展览等对外交流活动,开发古琴周边、漆扇、大漆首饰、大漆茶具等非遗文创产品,在创作上使用3D打印、真空压缩等新技术,并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让非遗手作走进日常生活。“我们既要延续历史传统,还要融合现代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更多样的选择,让非遗技艺在创新中发展。”王子寿说。

东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东莞千角灯转化成拼装玩具,深受市场欢迎。该公司总经理熊毛介绍,文化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公司品牌“拼酷”的时尚创意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通过文化馆的展示平台,更多人认识了拼酷、爱上了非遗。跨界合作为非遗注入时尚基因,也为非遗的传播开辟新渠道。

2024年,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获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立足新起点,东莞如何更好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以多彩非遗丰富市民生活?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将更强调“系统性保护”和“提升利用水平”,继续以匠心精神守正创新,推动非遗保护与城市发展、文化传承、旅游经济等深度融合。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