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一个夜晚,在日本东京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兵变,日本下层军官直接血洗东京,疯狂屠杀日军高层,让人瞠目结舌。这场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兵变甚至改变了日本的国运。那么,这场兵变为何爆发,到底有多震撼?最终结果如何?本期为大家讲述震惊世界的日本226兵变背后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层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与普通民众相反,一些日本社会上层人物及其政党却在相互攻击,争权夺利,各财团势力依靠其在产业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残酷的剥削劳动群众且吉利影响着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此时,日本社会正面临。这贫富两极分化、经济结构濒临崩溃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各阶级积极寻找出路,其中以军队的方案最为激进。日本军队特别是日本陆军决心用政变甚至暗杀等激进方式改造日本社会,建立军部的独裁统治。但在如何达成这一终极目标上,日本陆军内部却产生了分歧,并逐渐形成了黄道与统治两大派系。皇道派以中下级军官为主,强调以天皇为中心的绝对精神主义,主张天皇对于军部的绝对领导,统制派以中上层军官为主,主张天皇担任精神领袖,但不要过多干涉军部的行动,并加强军部对军队的控制。
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双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军方高层的支持下,统制派逐渐占据了上风。后来,在天皇的支持下,大批的皇道派军官转入预备役,由此统制派成为了军方的核心耳。皇道派军官忍无可忍,最后决定发动政变。此次准备政变的是一群年轻人,他们主要来自护卫京都的第一师团,人数达到了1558人,堪称皇道派的最后力量。政变内容就是先覆灭统制派首脑,然后劫持天皇来达到目的,如果天皇不同意的话,就拥立天皇的弟弟雍仁亲王为新天皇。
1936年2月26日凌晨,此时的东京正下着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但没有人知道这个夜晚很快就会被鲜血染红。凌晨五点,由九名核心军官组成的政变队伍打开武器库,发动了兵变。兵变士兵最先攻进的是首相府,还没到大门口,部队就已经全部上好刺刀严阵以待,结果却发现门口的警卫睡着了,根本没有防备。之后,兵变士兵冲入院中,与执勤卫兵发生了激烈的枪战,并将其全部击杀,并把首相府里所有人都搜了出来。
但首相具体长什么样子,士兵们并不清楚,只能凭借这报纸上的照片记得大概的样子。于是兵变士兵就将他们认为的手相抓起来,在下着鹅毛大雪的夜里直接枪杀。可戏剧性的事情出现了,被杀死的人根本不是手相,而是他的妹夫。原来当晚首相妹夫被枪声惊醒,在多次求援无果的情况下,将首相推入洗澡间躲藏。他在卫兵与兵变士兵对峙,再加上他与首相体貌相似,因此被误认并遭到枪杀。
虽然首相侥幸逃过一劫,但兵变士兵所要自杀的日军统制派高官不止一名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海军大将斋藤实。日本的海军和陆军本就互相看不对眼,表面上都是军队中的一员,但实际上他们经常暗自较劲,积怨已久。如今因为政治需要得到发泄的机会,兵变士兵怎么可能放过?因此,在兵变士兵冲进住宅后,三名士兵同时开枪,斋藤应声倒地。士兵们为了发泄继续开枪,他的夫人赶忙互助尸体,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他的尸体被枪击47次,浑身上下到处都是弹孔,成了到处漏风的筛子。相比较于斋藤,兵变士兵的另一个目标陆军大将渡边锭太郎的下场则更加凄惨。他是日军统治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兵变士兵对他有着深入骨髓的痛恨,除掉他就是除掉一个心头大患。赶到渡边住处的士兵拉开门,二话不说,对着他就是一顿猛烈的机枪扫射,将他打成了马蜂窝。之后,兵变士兵又来到了财政大臣高桥是清的家里。
原来,高桥一直鼓励军队发动战争,却又埋怨军队的开销太大,影响经济收入,坚持削减军费,因此遭到了许多军官的憎恨。兵变士兵到达高桥住宅后,胁迫管事人员将他们带往卧室。这位财政大臣在睡梦中迎来了终结。一名士兵踢开高桥的被子,朝他连开了数枪,紧接着一群人冲上去一阵乱痛,高桥当场气绝身亡。但讽刺的是,这些人行凶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彬彬有礼地对混乱的高桥家属道歉。真是打扰了这还没有完。
兵变士兵虽然嘴上说着要效忠天皇,但是他们在进行刺杀行动的时候,连天皇的侍从长都列为了目标。铃木贯太郎是天皇的侍从长,同时也是海军大将。兵变士兵冲进铃木家的那一刻,相比之前那些军官多了一丝礼貌,但这并不能改变他要被枪杀的结果。一名军官对铃木连开三枪,将其打倒在地,正要上前再补上几枪,陵墓的夫人出冲了出来进行阻拦。陵墓的夫人是天皇的保姆,被歧视若比亲生母亲还要亲的人物,士兵没人敢动手,再加上铃木已经重伤,很难救回,于是兵变士兵就转身离开了。
结果重伤的陵墓命大,被送进医院,经过数天的抢救后,侥幸逃过了一死。之后,兵变士兵又对一些日军元老进行刺杀,但因各方面的干扰,并未完成预定目标。天亮之后,兵变士兵的刺杀活动全部结束,他们占领了东京五大报社,要求各报刊登他们的崛起宣言书,在他们所占领的地区张贴尊皇讨奸、牺牲报国等标语。此时,整个东京笼罩在一片血色和恐怖之中。
兵变发生后,东京陷入了一片混乱,而日本陆军内部,黄岛与统制两派成员各执己见,对于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兵变无法得出统一结论,加上当时日本陆军的三大领导或被刺杀身亡,或被控制,或不在东京,导致他们对兵变的应对并不积极。但日本海军却不管这些,数位海军大将遇刺的消息传到高层耳中后,他们在感到惊讶与愤怒的同时,第一时间便决定对兵变进行镇压。
日本联合舰队第一、第三舰队分别在旗舰长门厚爱当后的率领下,先后驶入东京湾与大阪湾,凭借军舰舰炮对岸上的兵变部队进行威慑。同时,为了防止留在岸上的海军官员受到袭击,海军陆战队对海军办公大楼等多处机关建筑进行了保护,海陆两军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兵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当时的日本天皇见陆军态度仍不积极,便亲自下达了武力平。判的命令之后,日军出动了2万多名士兵包围了兵变者的驻地,并提出要对抵抗者格杀勿论的论调。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理解兵变目的也毫无战意的底层士兵很快就归顺了。至此,这场历时四天的武装叛乱并以失败告终,其中17名兵变骨干全部被处以死刑。他们的死对皇道派造成了巨大打击,其余领导人也被勒令退役,其他成员则被派往地方担任武官。至此,皇道派作为日本陆军派系完全解体,统制派取得了对于日本军部的绝对领导权。那么,这场兵变到底给日本带来了怎样巨大的影响呢?
首先,让日本军部建立了独裁统治,不再内耗的日本陆军在军部的权力越来越大,并不断利用军部的影响干涉政府,甚至对一些高级官员的任免进行干涉。此外,日本军部否定政党政治,转而以天皇名义实行军事独裁体制,并通过各种手段形成了军人对政治的全面控制。至此,日本军部得以真正进入政治舞台中心,并彻底把握了日本政局,达成了独裁统治。
其次,这次兵变为轴心国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日本的对外政策迅速改变,均补种的陆军势力不顾海军势力与政府外交人员的反对,强行与德国签订协议,促进了德日两国的合作,为日后轴心国集团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最后,这次兵变也大大加速了日军侵华的进度。兵变发生后,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轰动,因为底层士兵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高层,如果阶级分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日本将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至此。转移底层士兵和民众的注意力,日本军部积极推行侵华政策,大力发展关东军实力,并制定一系列规划。最终在一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因此,可以说,这场兵变改变日本数十年的国运。正是通过这次兵变,日本才正式走上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也同时走上了一条覆灭之路。
天皇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