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作为轴心国最后一个国家,正式宣告战败投降。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二战期间的所有法西斯力量被彻底消灭。
这意味着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很快就要迎来胜利的时刻。
当国民党军队发起挑衅时,党中央果断下达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集结,以雷霆之势向敌军发起全面反击。
战士们勇猛作战,国民党军队连连败退,经过三场大战,他们的主力部队被完全歼灭,反动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眼看局势无法挽回,蒋介石只能带着剩下的残部,仓皇撤退到台湾省。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原本打算趁热打铁,一举清除台湾省内的反动势力残余,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国际因素,这个计划最终没能实现。
不过,话说回来,台湾省的事说到底还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家务事,跟别的国家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
美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却在台海事务上指手画脚。更过分的是,1960年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竟然打算悄悄跑到台湾地区进行访问。
听到这个消息后,毛主席立刻指示:“有贵宾到访,咱们就用礼炮好好迎接他!”
当时,解放军发射了7万发炮弹,炮弹像雨点般飞向天空。美军和国民党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力吓得落荒而逃。从那以后,美国的总统们再也不敢踏上台湾的土地了。
【美国与反动派的野心】
1949年春天,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部队已被解放军彻底击溃,仅剩下少量残余力量在长江以南地区勉强维持。
1949年4月20日,由于和平谈判最终破裂,中共中央果断下令,120万解放军战士如猛虎下山,发起了渡江战役,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在长江沿岸的防线。
这场战斗标志着国民党军队在大陆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之后,蒋介石率领着剩下的60万军队,撤退到了台湾省以及澎湖、金门等地区。
俗话说“趁热打铁”,眼看全国解放就在眼前,中共中央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1949年10月24日,他们果断下令解放军渡海作战,打响了金门战役。
不过,那会儿新中国才成立不久,海军力量还不够强,而且对手早有防备,英美两国也插了一脚,结果这场仗没能彻底打赢。
尽管如此,中央政府依然坚持推进这一方案。
毛主席定下计划,先整顿好部队,然后分三个步骤处理台湾问题:首先,控制住台湾海峡的空中和海上通道;其次,清理附近岛屿上的国民党军队,为渡海作战做好准备;最后,计划在1950到1951年之间发动大规模的跨海作战行动。
毛主席的谋划既周全又高明,只要照这个方案执行,拿下台湾省就跟探囊取物一样简单。
就在中央打算集中兵力,一举解决问题的时候,朝鲜战争突然打响,主力部队不得不紧急调往朝鲜前线,这个计划只能暂时搁到一边了。
没想到美国抓住这个机会,趁大家没注意,偷偷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帮着蒋介石守地盘,这下子解放台湾的难度可就大大增加了。
国民党反动派抓住时机,迅速在金门、马祖等地建起据点,调派了6个步兵师和特种部队,总计8.5万多人驻扎,包括31个炮兵营和2个炮兵连,配备了380门大炮。
台湾当局在布置好监控点后,居然还想从大陆这边捞好处。他们趁我军主力还在朝鲜作战,没空顾及这边,频繁骚扰和破坏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不少军民伤亡,完全不顾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美国一直在旁边挑拨离间,巴不得大陆和台湾闹得更僵,这样它就能趁机捞到好处。
1958年8月,看到敌人嚣张跋扈,毛主席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拍板:派炮兵到东部沿海,用炮火狠狠教训金门的敌人。
【炮击日期的选择】
在决定炮击的具体时间时,毛主席是经过反复权衡和慎重考虑的。
军委最初计划把时间安排在1958年8月2日。
那时候美国派兵到黎巴嫩,故意在中东地区挑起矛盾。
台湾地区试图趁机占便宜,派了几名高级军官到金门和马祖的炮兵阵地,指挥那里的部队向福建的村庄发射炮弹。
这场事故导致17人遇难,超过30人受伤。
紧接着,蒋介石又派出十多架战机,在我国东海岸一带耀武扬威,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令人忍无可忍。
就在我们的部队士气高昂,准备狠狠回击敌人的时候,毛主席却平静地说:"别急着动手,我看机会快来了。在这之前,就让他们再蹦跶几天吧。"
毛主席原本计划在8月2日发动炮击,但后来决定推迟,把时间改到了8月23日,这一推就是整整21天。
当时不少人都纳闷,明明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怎么还要再等一等呢?
一年后,恰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赫鲁晓夫来华访问,在与毛主席的会谈中,他主动提起了这件事。
听了毛主席的回答,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老人家当时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被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所折服。
之所以推迟了三周,其实是故意设了个局,等着美国自己露出马脚。
美国派兵进入黎巴嫩后,引来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导致其中东军事行动陷入僵局,难以继续推进。
得知我军计划8月2日对金门实施炮击的消息后,美国迅速从世界各处调动舰艇,赶赴台海加强军事部署。
时间一到,美国军舰就驶向了东南亚海域,但最终没有发动炮击。
此时,中东局势因周边军事力量不足,开始变得动荡不安。
美国担心有人会趁乱袭击他们的军事基地,所以在8月22日赶紧召集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扩军计划。
东南亚海域的舰队一直保持谨慎,没有采取任何冒险行动。
看到美军阵脚大乱,毛主席抓住机会,立刻命令早已在海岸线准备就绪的炮兵部队,对金门岛发起猛烈的炮击。
1958年8月23日傍晚,前线指挥官一声令下,两百多门迫击炮齐刷刷地对准了金门的山林,紧接着,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短短两小时里,两万多发炮弹如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狠狠地砸向了金门敌军阵地。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完全出乎国民党军队的预料,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做好防御准备,转眼间就被密集的炮火彻底击溃。
金门的守军虽然试图抵抗,但很快就被对方压制住了。
傍晚7点30分,炮火停息。据统计,这次炮击造成了600多名敌军伤亡,还击沉了一艘敌方的大型货船。
这里面有三位高级指挥官,还有两位美国派来的军事专家。
这次突如其来的炮击让台湾当局和美军都措手不及,他们完全没想到解放军会选在这个时间点采取行动,只能紧急调动军舰赶赴现场增援。
但这一次,中央又提前看穿了局面。
8月24日,我军炮兵再次发动大规模炮轰,将岛上防御工事彻底破坏后,紧接着派出鱼雷快艇和护卫艇,联合对金门实施封锁。
8月25日,我方部队彻底切断金门机场与外界的联系,导致国民党空军无法顺利提供支援。
截至9月2日,金门岛几乎完全被封闭。
从震惊中缓过神后,艾森豪威尔总统立刻做出决定,命令驻扎在新加坡和太平洋地区的美军舰队向金门增派兵力。
短短几天内,支援力量迅速集结,飞机超过430架,舰船也有60多艘。9月7日,美军第一批部队进入台海区域,开始护送为国民党军队向金门运送补给的军舰。
面对敌军猛烈进攻,我军于9月8日和11日,再次对企图增援登岛的敌援军发起了第三、第四轮空袭。
面对解放军的猛烈炮火,美军舰艇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掉头撤离了台湾海峡。解放军的强大火力让美军望而生畏,只得仓促撤退。
9月过半,解放军已经彻底切断了金门岛与外界的联系。
随着统一台湾的行动正式启动,全军将士斗志昂扬,正按照毛主席生前制定的战略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主席突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那就是停止开火,开始休整。
【毛主席的策略】
眼看金门就要被攻下,却突然停止了进攻,毛主席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当时,美国给台湾出了个坏点子,建议国民党军队从金门和马祖撤军,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台湾本岛。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甩掉这两个“麻烦”,然后让大陆和台湾像朝鲜和韩国那样,各自分开治理。
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这些见不得人的小把戏。
10月中旬,毛主席谈到是否派解放军登陆金门时表示:“我们持续炮击金门,国民党就会始终感到恐慌,不断向美国求援,而美国也会一直提防蒋介石给他们惹出乱子。”
要是现在就把金门、马祖收回来,我们反而会失去牵制美国的一个重要筹码。这么做对解决台湾问题帮助不大,反倒可能让美国跟台湾走得更近,抱成一团。
因此,毛主席决定暂时停止炮轰金门,让部队休整几天后,主力部队撤回,只对金门进行小规模炮击。接着,又制定了“逢双日停火、逢单日开炮”的战术,把金门变成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方,让国民党既舍不得放弃,又无法完全掌控。
美国的那些不怀好意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
【美国的阴谋破灭】
1960年,美国总統艾森豪威尔看到原定计划难以实施,便悄悄跑到台湾省,与蒋介石密谋下一步的阴谋诡计。
听到这个消息,毛主席马上下达命令,要求长期未开展大规模炮击的沿海部队迅速准备弹药,同时对金门和马祖两个地方展开炮击。
一瞬间,七万枚炮弹划破长空,台湾海峡两岸被耀眼的火光照亮,震天的炮声接连不断,场面之大前所未有。
艾森豪威尔和国民党误以为解放军即将全面进攻台湾省,吓得美军赶紧带着艾森豪威尔撤离了那个地方。
艾森豪威尔回到美国后才发现,解放军的7万发炮弹全都轰在了空荡荡的海滩和山地里,连个人影都没打着。
他慌不择路逃跑的样子,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
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时曾说过:"美国佬就像纸糊的老虎,表面看着吓人,实际上没啥好怕的!"
之后,金门那边的炮击一直没停,每到规定的时间点,炮声就会准时响起,就这么日复一日地继续着。
美国精心策划的计划最终彻底落空。
随着新中国实力不断增强,美国终于认清现实,不再对国民党抱有任何期望,随后撤走了驻台军队,于1979年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从那以后,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再敢随意访问台湾地区,"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将持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到祖国大家庭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那些妄图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领土的别有用心者,必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面前自取灭亡!
在漫长的苦难岁月和战火洗礼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迎来了新生的曙光。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必将以更强大的信念和力量守护。中国不仅拥有14亿人民,更有14亿英勇战士,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保家卫国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