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出了名的爱存钱,似乎只有存钱才能提高人们的安全感。
毕竟,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大健全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地存钱才能保障我们未来的生活品质不受影响。
根据中国人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份,全国个人性存款总额为80.1411万亿元。
这足以证明,国人有多爱存钱。
然而,在今年1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一份文件后,这笔庞大的资金大概率要“动”了。
银保监会发文
2020年1月4号,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文件,明确提出:
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在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这将意味着近80万亿居民储蓄不仅要动了,而且资金流向将出现大逆转。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银保监会为什么要发布这份文件、是出于何种目的?
高储蓄率问题
从银保监会发布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在鼓励大家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出来,买成各种保险和年金产品进入到资本市场。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储蓄率有点太高了。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财经年会2020上,就曾表示:“中国前十年储蓄率达50%,现在是45%,仍是全球最高。”
而老百姓把钱握在手里不动,不拿出来消费、投资,钱一直躺在账户里面,很难实现价值的转移。
这也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 —— 高储蓄率问题。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高储蓄率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早在2009年,周小川行长就明确表示:
“中国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2005年以来中国将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基本国策。”
所以,国家还是希望大家能把更多的钱拿出来消费、投资,这样才能够推动经济更好的发展。
刺激消费的最佳途径:房地产
近10年,房地产大爆发,居民储蓄开始大转移,从“存钱”转变为“存房”,在这样的转移过程中,我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然而,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新的问题出现了—— 楼市过热、房价数次飙升,这使得很多人背上沉重的贷款。
于是,国家开始推出“房住不炒”的概念,楼市的政策开始密集收紧。
就此,银保监会在文件中也提到“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防止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下一个发展方向在哪?
在银保监会发布的文件中提到:“将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这也就意味着这两个领域在未来将会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属于比较有前景的行业,多年后,这两个领域将会诞生无数的超级富豪!
接下来刺激消费的最佳途径将由“房地产”转为“资本市场”。
综上,我们可以明确,国家现在不鼓励你去买房、炒房,同时也不建议你把钱都存在银行里面,而是建议你去买年金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类似的产品,把它作为长期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