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第48期
残暴的董卓已经不可避免的让自己的残暴被天下人知道了,传播的力量董卓这一会还没体会到。但对于世家大族,董卓心中的顾忌依然还在。看一看董卓是怎么处理不同意他废立皇帝,而且公然辞职不干的袁绍的,你就能明白即便残暴如董卓也一样得妥协。史书上说,董卓本来是想通缉逃亡冀州的袁绍。但在武威人周毖、汝南人伍琼的劝说下,董卓不但没有通缉袁绍,反而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还给袁绍封了邟乡侯。

图1、睡在宫中的董卓(《董卓进京》)
先看看周毖、伍琼是如何对董卓说的。周毖、伍琼劝董卓道:“废立皇帝的大事,是一般人不敢想的。袁绍当然不能像董卓你一样看得清局势,识大体,如今带着恐慌惧怕逃跑,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如果现在通缉袁绍,他势必奋起反抗,反而使形势更加对立。袁家四世深受皇恩,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袁绍这个时候召集天下群雄,想必很多人追随。如果那样的话,东边可就不是明公你能控制得了的。还不如开恩赦免袁绍无罪,然后再封他一个郡守。袁绍一看自己罪被赦了,自然祸患就解除了。”
表面上看这两人的建议没啥问题,董卓也深以为然。可正是这个建议,给了本无官无职的袁绍一个官方的、两千石郡守的职位,让袁绍有资格被推举为反董的领袖。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建议,最后却害了董卓呢?

图2、弃官的袁绍不但没被通缉反而被封侯(《董卓进京》)
还要回到董卓和袁家的关系上来。董卓是袁家的门客出身,董卓也是袁绍叫到京城来的。在心里上,袁绍是看不起董卓的,而董卓却一直把袁家当回事。直到这一会,董卓依然忌惮袁家的力量。表面上看,是这二位,其中伍琼还是袁家的汝南老乡,劝通了董卓。但实际上,是董卓依然想和袁家和好。董卓到现在都没有做好和袁家决裂的准备。
而再看袁绍,名冠京城的大公子哥,被你一个西北佬董卓现在弄得到处跑,你给我一个官职,我就能买你账?想的也太简单了吧,我袁绍缺这个啊?想弄个郡守当,对我袁绍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你封我,是不是,怕我了?还是忌惮我们袁家吧?既然忌惮了,那就接着来,你怕什么,我就干什么。带着这样的心理,袁绍在董卓封他的地方起兵是迟早的事。

图3、董卓和袁家的关系没这么简单(《董卓进京》)
董卓不但封了袁绍当勃海太守,同时还任命了袁家的另外一个公子哥袁术为后将军,讨好袁家的意思可见一斑。可这一会,不但袁绍不会买你账,袁术一样不会。董卓你在京城干的这些事,是让天下人公愤的,我袁家能和你坐一条船上。袁术一样在董卓给他升官之后,逃出了京城,去了南阳。
董卓任命之前的典军校尉曹操为骁骑校尉,不算升官,但最起码董卓是示意了要拉拢你的意思。可一代枭雄曹操,面对这样的机会,会怎么反应呢?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