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来自河北的患者,主诉胃食管反流病史长达五年。患者自述经常胃脘胀满不适,饭后症状加重,频繁嗳气反酸,严重时酸水直冲咽喉,伴有明显烧灼感。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虽能暂时缓解,但停药即复发。期间也尝试过中医调理,多以健脾和胃为主,效果却都不理想,这才找到我。

我细问他的病史发现,这位患者除了典型的反流症状外,还伴有明显的情绪问题:平素性情急躁,容易发怒,两胁时有胀痛,双目干涩发红,夜间难以入眠,且每当情绪波动时胃部不适必定加重。观其舌象,舌体偏红,两侧尤为明显,舌苔薄黄。脉象弦而有力。

从中医理论来看,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肝胃不和"。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当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火横逆犯胃,就会导致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正如《内经》所言:"怒则气上",肝火挟胃气上冲,正是本病的关键病机。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疏肝清热、和胃降逆的调理思路。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配伍黄连、吴茱萸清泻肝火;加用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佐以茯苓、白术健脾和胃。如此配伍,既能疏解肝郁,清泻肝火,又能和降胃气,标本兼顾。

患者调理一周后复诊,反映反酸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改善,情绪也趋于平稳。继续调理月余,诸症基本消除。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治病必求于本。胃食管反流看似是胃的问题,实则可能与肝密切相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胃食管反流,病因可能各不相同:有的是肝火犯胃,有的是脾胃虚寒,还有的是痰湿中阻。因此,具体用药必须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套用他人方药。建议有类似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详细辨证,方能取得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