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念夏
最近,董明珠因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意外“踩雷”,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
这位素以雷厉风行著称的商界女强人,这次却因言辞失当,成了众矢之的。

很快官方媒体下场,直接给董明珠的言论贴上了“间谍言论”的标签。
正当众人还在消化官媒的定性时,胡锡进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呼吁董明珠道歉;
认为作为公众人物,她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那么董明珠究竟说了什么,才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
“绝不用海归派”,官媒点名“在人才培养当中,(格力)绝不用一个海归派”!
“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4月22日,格力电器迎来换届选举,71岁的董明珠毫无悬念地再次当选董事长,这已是她掌舵格力的第24个年头。

续任成功的她,在股东大会上侃侃而谈,却没想到几句话就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4月22日,格力电器迎来新一届董事长选举,71岁的董明珠毫无悬念地再次当选。

这是她执掌格力的第24个年头,按理说,续任本该是件喜事;
可她却在股东大会上“语出惊人”,接连抛出两个争议话题,把自己和格力都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件一:拿小米汽车事故“开涮”,遭网友痛批
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先是聊起了自家格力钛电动公交车的安全业绩,声称该车型在她的任期内火灾事故率为零。

本来,这确实是个值得夸耀的成绩,可她话锋一转,突然提到了小米汽车说:
“看到了吧?小米汽车烧死三个人,我们格力汽车跑了十几年从没烧死过人。”

这话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就变了味儿。
要知道,小米汽车此前确实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高速事故,导致三名年轻人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本就是令人痛心的公共安全事件,董明珠却把它当成自己炫耀的“垫脚石”;
用别人的悲剧来衬托自家的安全,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网友们很快就在网上炸开了锅,纷纷指责董明珠言论不当:
“行业要发展,靠的是技术竞争,不是高管之间的口水仗。”
“拿别人家的安全事故说事,太没底线了。”

其实,董明珠和小米之间早有“恩怨”。
当年小米刚崭露头角,董明珠和雷军就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上打赌,赌5年内小米营业额能否超过格力。

虽说董明珠最后赢了赌局,但小米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
不仅手机销量节节攀升,跨界造车也搞得风生水起,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反观董明珠的格力手机,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她心里憋着一股气,这次在股东大会上“开炮”,或许也是想发泄一下。
事件二:放言“绝不用海归派”,引官方媒体点名
本以为董明珠在小米汽车事件上的发言已经够让人咋舌了,没想到她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更惊人的观点。
在阐述自己的管理理念时,她先是说要推进管理层年轻化;
不看年龄、资历,只看创新能力和责任心,这话赢得了不少股东的认可。

可下一秒,她就话锋一转,说:
“我绝不用一个海归派!”



现场一片哗然,股东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她为何突然说出这样的话。

董明珠解释说,她觉得海归派里有间谍,分不清谁是谁,所以宁愿不用。
她还提到,格力电器没有一个海归派,她相信中国高校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这话一出,舆论再次沸腾。
很多人觉得,董明珠这是典型的“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像钱学森、邓稼先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哪个不是海归?

他们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的许多海归,同样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董明珠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给所有海归扣上“间谍”的帽子,实在是不公平。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官方媒体也坐不住了。

新京报评论员专门发文批评董明珠,称她的“间谍言论”背离常识,是在挑起对立情绪,用人观念严重落后。
评论员指出,企业用人应该以能力为标准,而不是以是否留学为界限。
董明珠的言论不仅显得小肚鸡肠,还可能影响海外留学归国学子的就业。

随着官媒的介入,这番言论就在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们迅速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胡锡进喊话要求道歉一派网友觉得,从企业安全角度出发,董明珠的做法好像也能理解。
毕竟格力是行业巨头,核心技术涉及国家安全,保守用人策略能降低风险。

而且现在国内人才济济,各行各业都有不少优秀人才冒头;
企业优先任用国内人才,给本土人才提供更多机会,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但另一派网友可就不买账了,他们直接指出董明珠此举违反了《就业促进法》里的公平就业原则。

这就好比在就业市场上,给海归群体人为设置了障碍,让他们求职之路变得艰难。
更重要的是,国家一直鼓励海外人才回流,希望他们能将先进知识和技术带回国内,助力国家发展。

董明珠这话,无疑和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给海归群体泼了一盆冷水。


就在双方网友吵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知名媒体人胡锡进站了出来,他这次的态度和以往大不相同,言辞十分犀利。
胡锡进先是指出,董明珠的言论已经严重越界,是对海归群体的歧视,总结就是董明珠“犯法了”。

咱们国家的就业政策,保障的是每个人的平等就业权利,绝不允许针对某个庞大群体进行身份排除。
可董明珠却把所有海归都贴上了“可能是间谍”的标签,这简直是毫无根据的胡乱猜测。
他接着举例说明,间谍行为是个人选择,和是否留学毫无关系。

各行各业都可能存在间谍,就像鱼龙混杂的市场里,有好人也有坏人,不能因为极个别现象,就给整个海归群体定性。
董明珠这种“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不仅不公平,还会让海归群体感到心寒。
“企业用人,本该以能力为先,而不是以是否留学为标准。”

胡锡进强调,“国家鼓励人才回流,是为了让更多有识之士为国家建设出力。董明珠这番话,无疑是在和国家政策对着干,严重伤害了海归群体的感情。”

说完这些,胡锡进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其实挺欣赏董明珠的个性和管理方式。
在商场上,董明珠雷厉风行,带领格力取得了如今的成绩,确实有过人之处。
但涉及公众利益的话题,说话就得格外谨慎。

企业家的言论,影响力巨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所以,我真心希望董明珠女士能站出来,为自己的言论道个歉。”
胡锡进诚恳地说,“这话说得确实有些过了,伤害了不少海归的心。道歉不仅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论的反思和纠正。”

董明珠一句“绝不用海归派”,瞬间成了舆论焦点。
她从企业安全角度出发,觉得格力核心技术关乎重大,用国内人才更稳妥,这想法有一定现实考量。
然而她这“一刀切”的态度实在不妥。

海归可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关键力量,不少人带着先进知识和技术回国,渴望大展身手。
不能因个别问题,就全盘否定海归群体。
其实,企业用人得讲方法。

比起简单排斥,建立健全背景审查和人才评估机制才是正道。
通过科学评估,不论海归还是本土人才,都能凭真本事上岗;
既保障企业安全,又给人才公平机会,这才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信源“海归派里有间谍”!董明珠称绝不用一个海归派,胡锡进:这是身份歧视,哪个群体里都可能有间谍----2025-04-24----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