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华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日子是真的贫穷。“十室九空、赤地千里”这样的描述在史书上司空见惯,尤其在历代王朝末期、朝代更迭的高潮时候,伴随着破坏性战争的发生,中原土地被践踏,正常的生产无法进行,那贫穷来得就更加猛烈了,因此历代王朝末期,人穷到了何种地步?“晚唐八苦”不陌生吧,“路有冻死骨”也不鲜见吧。
贫穷很大原因是因为墨守成规、不懂变通,反之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迎接科技入门,助力脱贫
如果仔细琢磨便会发现:中国古代的贫穷也不全是战争惹的祸,因为在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盛唐时期,也不可避免出现了贫困案例,其中不乏名人,比如说杜甫。
从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作为当代“诗圣”,响当当的流量明星,居然住的是破茅草屋。即便穷到这个份上,老天还不放过,呼呼的北风吹倒了一次又一次,愣是不让杜甫睡个好觉。
当然更可悲的是,杜甫的死居然也是贫困导致的。话说杜甫又去游览一番,结果被洪水所困,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听闻了杜甫的大名,立即派人带了些牛肉和白酒来营救。一生为贫困所累、饿得饥肠咕噜的杜甫哪受得了这份美酒佳宴?一顿狼吞虎咽,终因消化不了而一命呼呜,可悲可叹。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盛唐时期居然也有人饿死,那就怨不得其他不强大朝代会贫困了。
如果将视野放诸于全世界便会发现:饥饿、贫困是全世界人类攻之不克的顽疾,比如日本。
黄治军曾在《晚清最后十八年》中生动地描述了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极其贫困的一面:很长一段时间日本没有解决住房问题,一家人没有房子住,就随便找个地方挖洞。洞口用茅草挡着雨水,洞中央插根木棒作为攀爬的直梯工具。
早上出去劳动,爬上之前要朝洞口喊一句:“我出去了!”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洞外撒尿或者鸟拉屎到头上;同理,晚上回来跳下之前还要大喊一声:“我回来了!”如果不事先这么一喊,那很容易踩到洞里家人的头。
对于现在人均GDP高的吓人的西欧,也同样被贫困、饥饿折磨过。弗洛里斯·科恩曾在《世界的重新构造》一书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道:“你终生在土地上劳作,很难有什么改变。你的孩子会先于你去世,只有少数能够顽强活下来。你理所当然认为自己寿命不超过45岁……”
那现在为何战胜了饥饿和贫困这个难题了呢?那是因为科技的到来。科技的诞生使得机器的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不仅解放了人的思想,使得其可以专注于发明创造从而发明更多的机器,而且机器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几十倍几百倍的提升,促使了人类文明打了鸡血般狂奔。
但是如何能够引导科技的到来呢?正如伟人邓公说的一句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将人类的思想从盲目从古中解放出来,并以事实为依据而非圣人的说教,人类才能发现这个广袤的物质世界,并且直击这个物质世界的要害,使得其为我们人类服务。
中国古代贫穷一大原因是墨守成规,孔子对此心知肚明,为此立了块“牌坊”;墨子大呼冤枉:他没有盲从儒家,自创墨家,并且编制了中国最早的科学著作。
反观中国古代恰巧缺的就是这个,所以中国古代贫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墨子最为清楚:墨守成规。
不知道谁给墨家扣了这么一顶帽子,说实在的,相较于孔子、孟子等一批后世传颂的中华圣人,墨子的灵活性、客观性远胜于他们。墨子倘若泉下有知必然会大呼冤枉。
首先墨子开始信奉儒家,结果发现根本不合实际,于是自创了墨家,体现出了解放思想的灵活性;其次,墨家创立了《墨经》,是中华历史上最早研究科学的经典著作,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可贵性。只可惜随着儒家的一统天下,墨家不得已消亡殆尽,退出了历史舞台。
说到“墨守成规”,孔子才是典型代表。《论语·泰伯》引孔子的话:“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文乎哉,吾从周。”无不表达出了孔子就是周朝制度的小迷弟,对于周礼也是全盘照抄。故而中科院博导冯时一针见血地点评:“要想研究孔子的德,直接研究周朝的德就足矣。”
故而明朝著名理学家薛瑄就点评孔子:“夫以孔子之大圣,犹述而不作,是故学不述圣贤之言,而欲创立己说,可乎?”孔子本人也直言不讳说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大圣人孔子尚且如此,后代儒生更是诚惶诚恐,不敢逾越古贤的雷池半步。
综上分析可知:墨守成规的不是墨子,而是被封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如此一个对古之圣贤惟命是从的孔子,在其学说独霸天下之后,中华文明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然也就荡然无存,贫困、饥饿自然也就无药可解了。
作为人性大师的孔子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墨守成规导致的贫困心知肚明。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承认贫困也就否定了自己“尚古”,原则问题自然不能退让,于是孔子只好发挥他的语言特长,给贫困立了一道牌坊:君子固穷。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将固守古之圣贤和条条框框、思想僵化,以至于终生赤贫的人认定为君子,摘得了道德的制高点;反之,对那些懂得变通、不安于现状的人统统扣小人的帽子,最后用自己的言论推导了一个结论:君子本来就是穷困的,如果不穷困,这人一定不是君子。
综上,中国古代为何那么穷?很大原因是因为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在这方面孔子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为了圆他的理论却立了“牌坊”:君子固穷。在这个问题上墨子大呼冤枉:他明明是诸子百家中最懂得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人,结果却背上了“墨守成规”的大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