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从2013年开户至今一直奉行满仓主义的人来说,仓位从来不是我需要思考的事情,疫情爆发后美股四次熔断的2020年3月,我满仓;市场情绪最恐慌,中概短期暴跌40%的2022年10月,我满仓;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情绪急速反转的2022年11月,我满仓;一个月涨到你头晕目眩的2024年9月,我满仓;
最后的结果是,即使过程有波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投资组合终将不断创出新高,且远超同期大盘的表现,下面这些雪球组合虽然已经在我担任基金经理后停止更新了,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我一以贯之的投资理念——从不择时,满仓主义。


底层逻辑也很简单:从长期来看,股票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现金。
有些人看到这肯定会说那巴菲特也没有一直满仓啊,能说出这话的基本对巴菲特完全不了解,首先,伯克希尔作为一家拥有大量财险业务的综合性金融集团,手上持有的现金并不是我们很多人理解的现金,很大一部分是保险浮存金,比如2023年底,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高达1690亿美元,这部分浮存金在会计科目上是作为短期负债的,只是当财险承保盈利时,这部分作为负债的浮存金实际成本低于零,而且,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财险公司,必须始终保有大量的类现金资产,准备随时兑付。
其次,目前巴菲特将这些类现金资产主要买入了美国国债,每年利率高于4%,而标普500在最近两天暴跌10%之后,目前的股息率依然只有1.47%,这与当前A股的情况完全相反,A股的情况是目前沪深300股息率高达3.43%(下周一如果暴跌可能就突破3.6%),而一年期国债利率仅1.50%,持股持债哪个性价比更高,一目了然。


所以,如果我目前持有的是美元资产,那想必我也会去配一部分的美国国债,但是,作为一个人民币基金,此时降低仓位去持有现金或国债,从长期来看我并不认为是什么明智之举。
说起这个,最近雪球上看到几个之前始终高调宣扬满仓单调的大V在看到美股和油价暴跌后突然宣称自己已经提前清仓了,且不说真假,但我觉得这几个大V好像完全看错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根本不明白粉丝为什么要关注他们。在我看来,粉丝根本不在乎这些大V自己赚了多少,有多少神操作,粉丝关注他们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曾经输出了很多宝贵的研究内容,曾经宣称自己是多看好XX股票,给粉丝提供了非常多的情绪价值和在逆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现在突然说自己清仓当时最看好的股票,那真是妥妥的被刺了很多粉丝。
其实我也挺理解这帮人的,很多人平时在生活中可能都是个小透明,没个正经工作,但突然在网上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粉丝,是很容易背上偶像包袱的,甚至神化自己,作为一个小散们眼中的“股神”,当然是不能犯任何错误的,所以一定会在暴跌来临前的一瞬间,早已精准完成了“清仓”。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雪球“大V"一旦真的去做私募就马上露馅清盘了,因为之前涨跌收益率全靠一张嘴,真有产品了那就原形毕露了。
最后再说回来,作为一名满仓主义者,如何应对下周必然会发生的暴跌?
其实我之前也说过很多次,由于我的持仓非常分散,所以各行业持仓必然会在暴跌时走出非常分化的走势,我需要思考的,就是哪些下跌是远远脱离基本面的下跌?情绪方面的恐慌远大于其基本面本身的恶化?如果出现这种机会,那就积极把握,动态调仓,始终以公司基本面和估值作为两个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积极寻找被市场错杀的机会。
退一万步讲,目前我投资组合的加权平均股息率高达5.3%,远超当前无风险利率,PE和沪深300相差无几,已经集合了一大批中国最优秀且注重股东回报的优秀公司,即使我不动如山,满仓不做任何调整,我相信重回新高也只是时间问题。
推荐阅读:
《坚定持有这些行业——2025年一季度小结》
《一文看懂我高股息策略的投资逻辑》
《珍惜那几千亿大幅折价的港股高息股筹码》
祝贺你也敬佩的勇气[点赞]
仓位不足两层的举个爪[笑着哭][笑着哭]
不上杠杆算狗屁满仓?[笑着哭]
你这是在坐电梯吗?
本人空仓主义[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