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既满足,又充满辛酸的过程。
孩子的长大,也就意味着我们和他们的分离。
《透明人》里有句话说:孩子越独立,父母越孤单,可他们还是懂事地说:我没事,你忙吧。
如果孩子不懂得尊重你,这就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这个时候,父母该怎么做?是讲道理?是发脾气?
其实都不是!
做到这三个字就够了。
01 不要愤怒,要稳住
没有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孩子更是如此。
从一个粉糯的婴儿,逐渐成长、成人,其中总会经历各种坎坷和艰难。
而父母的责任,就是守在他们身边,随时给他们纠偏,让他们能够走上正途。
当看到孩子犯错误时,不少家长怒火上头,大发雷霆,大声斥责。
可是这么做,就能解决问题吗?
孩子记住的,只有父母的愤怒和责骂,他们会因此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父母的爱,时间长了,他们会在心里形成自我否定。
整个人都变得胆小而自卑,没有自信心。
心理学家袁辛说:拥有不同情绪的家庭,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走向。
坏情绪是一把刀,扎在孩子的心头,让孩子幼小的心,伤痕累累。
控制情绪,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机会,平复情绪,然后,耐心地给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做错,怎么做才是对的。
只有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才能够面对自己的错误,也愿意去改正。
02 不要争论,多倾听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亲子矛盾,其实都来自于两个字:对错。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和孩子争论,他们想要告诉孩子,自己才是对的,而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错的,是需要改正的。
在他们的概念中,孩子太小,经验不足,唯有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想想看,父母和孩子之间,哪儿有那么多的对和错呢?
家,是讲情,而非讲理的地方。
尤其是和孩子之间,更是应该情在前,理在后。父母越强势,孩子反而会越逆反,这就像是抓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就越快。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用心倾听,站在孩子的视角,听听孩子的想法。
很多时候,当父母学着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相处,将他们当作朋友,孩子才愿意打开心门,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千万别忽视倾听的力量。
多听,多了解,才能走入孩子的内心,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
03 不传播,有分寸
我的一个朋友哪儿都好,可就是有一点,总是喜欢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小秘密,或者糗事。
她是说者无意,可是,不管她的出发点是好是坏,这么做都很不恰当。
作家三毛曾经讲过自己的一件小事。
有一天,她在母亲的卧室里看到了桌子上放着五块钱,她悄悄把钱藏了起来,想着去买糖。
第二天,事情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很生气,狠狠批评了她。
几天后,母亲去商场,特意给她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三毛看到后,很是羞愧,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和母亲保证,从此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中国有句俗话说:在外不道家人短,当众不言家人过。
孩子虽然小,也需要尊重。
聪明的家长,在外面都能给孩子最大的尊重,如果要是批评教育,也一定是在家里。
我们尊重了孩子的面子,也就是保护了孩子的里子。
父母和子女在一起,短短几十年。
能够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就是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也因此,请一定要好好珍惜和孩子之间的缘分,
孩子小时候,教育他们,引导他们。
孩子长大后,学会放手,让他们能够遨游在自己的天空,做最真实的自己。
-END-
作者简介:李木可,一手努力生活,一手认真写作,希望能在打拼的路上守好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