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大网购平台上查找,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量子能量手环在销售,价格在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其最吸引人的用途就是: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缓解身体不适、提高身体活力等。如此特殊的功能源于“量子能量”“纳米技术”等高科技。不少年轻人被这类手环圈粉,一时间量子能量手环类产品颇受推崇。

在量子能量手环产品相关的宣传中,将其工作原理解释为:用量子能量、标量波引起DNA、线粒体共振,给身体带来能量。量子能量手环真有这么大能量吗?
首先我们来看何为量子?据中科院物理所发布的资料介绍,如果把一个长一米、宽一米的物体放大10倍,再放大10倍,然后放大1000倍,再放大1000倍,最后再放大100亿倍,进入了量子的世界。量子是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电子、光子、夸克等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都属于量子。量子力学主宰微观世界,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那么,量子科技常出现在哪些领域?近几年,随着我国多项重大科技突破,让量子科技产品成为热词,集中在量子信息领域。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龙桂鲁曾介绍,量子信息分三大块,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提供远程登录进行学习;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态,可以感知窃听,实行安全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有很多产品、研究方向,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应用,比如原子钟,已应用在GPS、北斗卫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量子态进行信息处理、测量或者传输,但操控量子态需要高精尖的严苛环境。
目前主流医学界尚未认可量子医学的临床有效性。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为微观粒子,而人体健康涉及复杂的生理、生化及环境因素,两者难以直接关联。世界卫生组织及权威医疗机构均未将量子疗法纳入正规医疗手段,更不可能用一个手环去操控量子态。
市面上的量子科技产品 不靠谱除了量子手环,市面上还有不少其他种类的所谓量子科技产品,如量子鞋垫、量子能量仓、量子水杯、量子按摩等。这些产品都只是披上了量子的外衣,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
那么,目前市面上有没有真正的量子产品?据中科院物理所发布的资料介绍,目前,我们能用到的每一款电子设备,其实都是量子力学的周边产品,它们的特点是,便宜、稳定,而且靠谱。如晶体管。瑞士物理学家布洛赫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布洛赫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能带理论,能带理论揭示了固体内部电子的运动特点。因为这个理论,科学家才终于弄清楚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原理。
除了晶体管,另一款畅销的量子周边产品是固态硬盘。其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洪德发现的“量子隧穿效应”为原理制成:只要施加外部电压,电子能像穿越隧道一样,快速完成写入过程,比传统机械硬盘快得多。同样基于“量子隧穿效应”制成的产品还有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基于上述量子科技应用的复杂性不难看出,单单只靠一个手环操控量子态是多么荒谬的理论,其更不可能简单运地用于袜子、水杯等物品中。这类量子科技产品的宣传只是一些科技词汇的堆砌。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评价其有效,医学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心理暗示。
用量子能量手环 不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缓解身体不适……让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各类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影响最大。改变不健康行为,践行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的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提出了中国公民应知应会的66条知识和技能。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中提到: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膳食要清淡,要少盐、少油、少糖,食用合格碘盐;提倡每天食用奶类、大豆类及其制品,适量食用坚果;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和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珍惜食物不浪费,提倡公筷分餐讲卫生;注意饮水卫生,每天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科学健身,贵在坚持,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2~3次抗阻训练;不吸烟(含电子烟);戒烟越早越好;少饮酒,不酗酒;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使用消毒产品,积极预防传染病;保护口腔健康;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