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之一,戴尔近日的一则相关新闻可以说引起了轩然大波。据日经亚洲新闻等多家全球知名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厂商戴尔在2022年底已经通知其关联供应商要求在2024年底之前不再使用来自中国生产的芯片,同时也大幅减少芯片之外的其他零部件供应。
根据媒体报道的内容,不仅涉及目前由中国芯片制造商生产的芯片,还涉及非中国供应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也就说即使是英特尔、三星等企业在华工厂所生产的芯片也被戴尔排除在供应商选择之外。
戴尔这一决策毫无疑问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决定,一方面通过禁用国产芯片可以打击目前正在崛起的国内芯片产业;另一方面则是禁用所有在国内生产的芯片,间接迫使包括英特尔、三星在内的众多厂商向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转移,从而重创国内芯片产业链。
为什么戴尔做出这个决定?从大环境上来说,在美国如今深陷“制造业空心化”的困境,虽然GDP依然以23.32万亿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在组成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占比仅为0.8%左右;第二产业的占比不足17.7%,而其中制造业约为10.8%;第三产业占比在81.5%以上,其中金融业占比就达到了8.2%。
在表面光鲜靓丽背后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虽然金融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毫无疑问制造业才是真正的根基,一旦根基出现动摇,那么建立在其上的华丽王国将在一夕之间崩塌。如今美国国债总量已经达到了31.36万亿美元,如果这笔债务分摊到美国民众身上,则相当于每个家庭负债23.6万美元,人均负债9.3万美元。
巨额的债务导致仅仅利息支付一项就需要每年高达8000多亿美元——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同期8010亿美元的军费,而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必须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这也就导致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继续依靠第三产业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很难走通,于是美国寄希望于通过“制造业回归”以及高科技产业回流来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所以我们看到台积电投入创纪录的4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立芯片工厂,三星、LG等厂商也开始在美建厂;如今戴尔宣布停用中国芯片则可以看成是下一步,那就是通过非市场竞争手段来抢夺份额,并打击竞争对手。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产芯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特别是在2021年国产芯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产芯片数量达到了3594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3.3%,同时进口芯片数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可以看到在中低端领域上,国内芯片企业已经具有了不错的竞争实力,能够对进口芯片完成替代。
正值国产芯片从低端向高端迈进的关键时刻,戴尔此时做出这种选择,其背后的意味不言自明。更为严重的则是戴尔很可能只是第一步和试探,虽然戴尔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巨头,加上之前收购EMC涉足存储领域后实力不容小觑,但是相比苹果、英特尔、微软等真正的科技巨头依然有不小的距离。
选择戴尔来作为试探其实是一个“刚刚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试探态度,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戴尔的损失来估算其他企业一旦选择同样策略后,将遭受到的实际损失,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选择。
此时才能看出华为和任正非的远见卓识,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华为海思开始进行芯片方面的研发,到如今不仅仅在5G芯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光芯片、通信芯片、基站芯片等领域也基本完成了自主替换。
如今更是传来最新消息,多家外媒爆料华为将量产12/14nm芯片。一旦这一消息成为现实,那么不仅仅对于华为自身,对于国产芯片行业而言也将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意味着华为在重重封锁中终于打开了一扇门,对于其他企业的鼓舞意义也不言而喻。
随着以戴尔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开始针对国产芯片,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对于戴尔等终端厂商,选择排除中国芯片也是不明智的选择。在2022年第三季度,戴尔在国内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153.1万台,以1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联想。
但是从市场份额上来看,则出现了21.4%的巨大跌幅;相反华为则以109.9%的增长率拿下了7.8%的市场份额。随着华为的崛起,将来戴尔的衰落已经无法避免。如今随着戴尔的芯片决策,或许这一天已经提前到来。
前年买了一台华为笔记本,用了很好啊,一点不比华硕笔记本差。用过ThinkPad(大概),反正就是以前世界第一的那个,也就那样了。华为手机华为笔记本用得很好,什么DELL,歇一边去吧。
踢出中国市场,
排除戴尔。
中国芯片崛起的那一天快要到来吧!
既然他们禁止我们的元件,我们对应禁止他们的产品
戴尔告别中国市对谁也没有坏处
再买戴尔,就是卖国者,汉尖类同
戴尔已经看到了华为等中国厂商的崛起,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找借口而已!
找不好哪天苹果也来这一手,我们的果链要提前做好准备
提出中国市场 再这样下去别的外企都有样学样
一个贴牌厂而已 早点滚出中国
最好中美之间完全脱钩,这样美国制造业就能回流了[哭笑不得]
必须解决封杀戴尔这个鬼子品牌!支持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