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六代再度试飞,照片仍旧非常模糊,座舱盖很长可能是串联双座

啸鹰评 2025-04-21 23:44:53

近期,美媒《战区》注意到沈六代又又又在试飞了,本次试飞中照片清晰度相对好了不少,机鼻下方的EOTS很清晰,也能够看到类似于F-119发动机的扁平二元矢量喷管,扁平的喷管增强了沈六代的后半球隐身性。

此外,还难得的看到了沈六代座舱盖的顶部。沈六代的座舱盖是非常流线型的气泡形座舱盖,与上部机身紧密贴合而非明显突出机身,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飞行员座舱对RCS的不利影响。战区认为长长的座舱盖显示,沈六代战斗机可能采用了串联双座设计。

战区配图

现阶段随着沈六代的高频试飞,沈六代的大致特征也已经摸了个七七八八。

扁平机头、双前轮设计,兰姆达翼、可动翼尖、无垂尾;机头下方设置有EOTS,DSI进气道、拥有两个主弹舱;宽而扁的机头让大量设备前移,再加上设置在翼根的主起落架,腾出了设置侧弹舱的空间;以两台大推力发动机为动力,使用二元矢量发动机,具备宽域隐身能力(鉴于WS-15在2022年时装上歼-20试飞,因此不能排除沈六代在试飞阶段使用WS-10改过渡的可能)

AI增强后的沈六代,能看到侧弹舱缝,但看不清腹沟深度

新曝光的照片显示沈六代的座舱盖并且明显突出于机身且长度比较长。气泡形座舱盖并没有太气泡意味着沈六代对目视视角的要求并不高,并且太过看重视距内作战能力。更加依赖雷达系统、EOTS系统以及EOTAS系统等手段间接发现敌机。

对于六代机而言,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是核心指标之一,让飞行员在操控战机作战的同时操控无人僚机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因此座舱盖比较长意味着沈六代很可能采用了串联双座设计。鉴于航母舰载机数量必定有限,因此沈六代不是非常看重有人无人作战能力的话,也存在单座、双座变体的可能。

但考虑到MIG-29K、MIG-35战斗机的单座型就采用了双座座舱,后座空间用于设置电子设备的设计。并且对于六代机而言协同作战能力是核心要求,因此沈六代的单双座子型号的区别很可能仅仅是座舱区别,其他设计全盘通用。单座型是拿掉了一个座位的双座型,而不是双座型是额外增设一个座位的单座型。

MIG-29UB和MIG-29KUB同为双座MIG-29但区别极大

沈六代更多的还是传统重型战斗机设计思路的延续,是一款进一步增强隐身性的重型战斗机,和美国前些年放出的NGAD假想图存在着不少类似之处。双前轮设计也意味着沈六代也会是一款海空通用型战斗机,在将来会衍生出舰载版子型号。沈六代简直就是美国海空军心目中的NGAD,F-47则是美国海空军心目中的中国六代机。

当下沈六代和成六代的试飞频率正在快速提升之中,中国六代机已经进入了高频试飞阶段,这对于迟迟看不到F-47战斗机踪影的美国海空军而言无疑是一个糟糕透顶的消息,美国真的已经在第六代战斗机的竞争之中落后了。

战区配图

只不过沈六代的清晰度是不是普遍低了点?成六代拍的照片普遍比较清楚,EOTS窗口、特殊的迷彩甚至弹舱缝都能看的很清晰,而沈六代怎么说呢,这都飞了多少次了,时至今日也就是看清了座舱盖和二元矢量发动机而已,腹沟到底有多深还是没能看清。

战区配图

沈六代的涂装方案都堪比光学迷彩了,这就离谱。

1 阅读:117

啸鹰评

简介:漫游历史长河,品味古今传承,挖掘史海沉钩之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