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国产大豆主力合约,从11月月初下跌,当月18日跌至3848后,开启一轮震荡企稳行情。但是进入本月再度下跌,12月2日冲高回落,当日最高3931元,短短几天跌至3817元;然后再度震荡。昨日大豆主力合约收盘于3853元。
未来国产大豆如何运行?小褚再次谈谈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由于压榨利润下降以及下游豆粕需求不振,上周国内油厂大豆压榨量连续第二周回落,有关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一周,国内大豆压榨量166万吨,周环比下降23万吨,月环比下降20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万吨,较过去三年同期均值下降26万吨。预计本周国内油厂开机率有所回升,周度大豆压榨量约180万吨。

国粮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商业库存602万吨,周环比增加55万吨,月环比下降14万吨,同比上升56万吨,较过去三年均值高128万吨。
有关部门本月对2024/25年度大豆产量小幅上调,需求数据不做调整。国产大豆处于集中上市期,主产区大豆货源充足,高蛋白大豆质优价廉,销售进度较往年加快;东北高油低蛋白大豆进入压榨领域数量较常年增加,购销较为活跃,现货市场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由于巴西大豆到货量减少,中国11月大豆进口量仅为715万吨,低于预期,较10月份的809万吨减少11.6%,较去年同期的792万吨减少9.7%,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不过1-11月累计进口大豆9,709万吨,仍同比增加9.4%。今年大豆进口量仍有望创纪录。
尽管11月份大豆进口量下滑,且低于市场预期的850到950万吨,但是今年全年的进口量仍有望超过2020年的历史峰值1.0031亿吨。
虽然近期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大于以往,但考虑到运输耗时,10月购买的美豆会在11月前后运抵中国,因此虽然11月大豆进口量明显缩减,但预计12月的进口量将高于11月,不过近日大豆压榨利润明显下滑,每吨亏损超过250元,将影响远期大豆进口量。

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5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622,197吨,较一周前减少23%,但是比去年同期提高62%。这与市场预期相符。
中国是头号出口目的地,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装运847,025吨大豆,较前一周减少11%,但是比去年同期增长68%。当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检验量占到该周出口检验总量的52.2%,上周是45.6%,两周前是58.5%。

南美方面,巴西外贸秘书处的数据显示,12月份迄今巴西大豆出口进一步下滑,表明在经历数月强劲增长后,巴西大豆出口供应开始紧张。
12月1至6日,巴西大豆出口量为66.6万吨,去年12月份全月出口量为383万吨。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12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估计为157万吨,高于上周预估的124万吨。作为对比,11月大豆出口量为234万吨,去年12月份为379万吨。如果预估数据成为现实,将会是今年最低月度出口量。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巴西2024/25年度大豆播种进度为94.1%,去年同期的播种进度为89.9%。
最新发布的USDA报告中将阿根廷大豆产量调高100万吨至5200万吨,巴西产量维持1.69亿吨不变。

通过上面基本面的一些数据,您是不是对大豆近期波动有一定了解呢?那么期货如何操作?
近日国内外豆类市场消息面淡静,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公布之后,对市场几乎毫无影响,盘面继续消化南美作物丰产预期,美豆重心缓步上移,已经接近1000美分位置,但期价向上动能不足。南美作物收成前景依然良好,近月大豆仍有延迟到港现象,油厂开机率下滑,但巴西大豆升贴水下跌仍拖累国内进口成本。
技术层面看,大豆盘面虽然震荡,短期筑底十分明显,MACD有望形成金叉;而且主力合约处于合约转换中,未来2505合约有望成为新主力。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下跌空间不大,反弹上涨动能十分较为强劲。建议大家逆势逢低买入大豆2505合约比较好,关注上方4100压力位!此时不买,更待何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力求准确可靠但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期货的风险和收益比较大,谨慎参与,对于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