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一些专家跳出来给台湾支招,说台湾得赶紧囤粮食、囤油料、囤弹药,不然台海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日子可不好过。
比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泽克就直言不讳,台湾得抓紧干三件事:战备储存、地面防御和平民自保。
尤其是战备储存这块,他觉得台湾是个岛,跟乌克兰那种陆地连着邻国的不一样,一旦被封锁,外面想帮忙都难。所以,粮食、油、弹药这些硬通货得备足了,不然到时候真打起来,拿什么撑?那么台湾的战备储存到底怎么样?
粮食储备:账面够吃半年,实际有点悬
台湾2300多万人口,每天每人得吃2000多卡路里,算下来需求不小。台当局农业部门负责人陈吉仲前段时间拍胸脯说,岛内的粮食储备没什么大问题,鱼肉库存能撑3个月,粮食整体能管6个月以上。
公粮米的库存有80万吨,按每月消耗10万吨算,能吃8个月。要是再加上民间库存和当季收成,储备量还能翻倍。听起来挺美,有人甚至喊出“米够吃两年”的口号。
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粮食这东西,不是光看总量就行,得看结构。台湾人现在吃大米没以前多了,面粉、杂粮、肉类这些占了大头,可这些不少得靠进口。
比如小麦、玉米,基本都是从美国、澳洲那儿买来的,2020年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就说,台湾粮食储备能撑半年,但要是进口断了,肉类供应立马就得崩。更别说养殖业和工业还得抢粮,台媒估算,这两块占了岛内粮食生产的60%到75%。老百姓吃的只是剩下那点,真要封锁,粮食分配怎么弄?
为这事儿,台当局也动起来了。农业委员会搞了个“大型粮仓计划”,在高雄、台中扩建粮仓,打算多存10万吨粮食。还和高雄一块试验田试种杂粮,想少靠点进口。最近还跟美国签了个粮食安全备忘录,说是战时能保进口渠道通畅。但海上通道一断,谁敢保证船能进来?
战备储油:90天,但短板也不少
再说油。台湾的“石油管理法”定了调,石油业者得备60天的油,政府再备30天,加起来90天战备储油。账面上看,岛内的储油量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
业内人士说,真要开打,每天用油量能从现在的100多万桶降到50万桶以下,现有储量撑1到2个月没什么问题。
但问题出在存油的地方。台湾没什么像样的战略储油基地,大部分油都交给“中油”和“台塑”这两大公司管着,由“经济部能源局”盯着。存油的设施呢,多是露天油槽,掩蔽性差得很。比如桃园机场边上的沙仑油库,15个大油槽装了17亿公升油,占全岛战备储油的4成。台军方的人就担心,战时解放军随便扔几枚导弹,这油库要是炸了,什么都完了。更别提其他小油库也好不到哪去,安全规格低,位置还扎眼。
为了补窟窿,台当局计划在东部山区建地下储油库,可这事儿预算没定,选址也没敲下来,进展慢得像乌龟爬。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推可再生能源,想2025年让风能、太阳能占电力的20%。想法是好的,但运输和工业还得靠油,短期内替代不了,真打起来,油不够还是个大麻烦。
弹药储备:精准弹药不够打,自产美购两手抓
弹药这块,台军自己也知道,战力能不能保住就看能不能撑过开头几波打击。空军、海军、防空这些,得有足够的弹药补给,还得赶紧把没坏的主战武器用起来反击。
可弹药这东西,尤其是高精尖的“精准弹药”,贵得要命,保质期也就10年左右,买多了用不完,买少了又怕不够打,台军方愁得不行。
先看空军。F-16战机用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现在就剩300多枚,AIM-9X短程导弹首批才买了140枚。有军方的人算过,要是台海真打起来,这点导弹几天就得打光。防空这边,台军有444枚爱国者3型拦截弹,对付直升机、无人机还有上千枚“毒刺”导弹,数量看着还行,可实际够不够谁也不知道。
海军的弹药也好不到哪去。2020年底花30.6亿新台币从美国买的舰用常规弹药,能让舰艇用9年,包括舰炮、方阵快炮这些,但鱼雷和导弹没算在内。
最近几年,台当局从美国买大件武器时,都会带点弹药,比如11套海马斯火箭系统配了64枚M57战术飞弹,100套“鱼叉”岸防导弹系统带了404枚“鱼叉”导弹。可美方评估这还远远不够,打算在岛内建个美制弹药库,方便紧急补给。
民进党当局呢,一边跟美国买,一边自己造。今年6月,“中科院”的新导弹厂房建好了,雄三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年产量从20枚蹦到70枚,“剑二”导弹从40枚涨到150枚,“天弓三型”防空导弹从48枚翻倍到96枚,“雄二”和“雄升”导弹加起来从81枚提到131枚,连万剑弹都从18枚涨到50枚。无人机也跟着凑热闹,年产48架。这产量看着挺唬人,但能不能赶上战时的消耗,谁也不知道。
2022年,美国参议员霍利还搞了个“台湾武器出口法案”,想把对台军售的国会审查时间从30天砍到15天。台专家说,这要是通过了,战时美国能更快给台湾送武器弹药。
美国老拿俄乌冲突说事儿,鼓动台湾加强战备,背后什么心思不难猜。亨泽克在一次研讨会上就说了,台湾的储备和采购直接跟美国的安全产业链挂钩。美参联会主席米利也喊话“台湾得靠自己”,但这话听着更像是催着台湾多买美国货。
军火、农产品、石油能源,台湾囤多少,美国那帮利益集团就赚多少。台湾外汇储备5000多亿美元,全球第五,不差钱,美国怎么可能放过这块肥肉?
这套路不新鲜。俄乌冲突一打,美国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又想在台海复制一把。台湾当局一边喊着要自力更生,一边还得捏着鼻子跟美国签单,粮食安全备忘录、军购合同,一样没落下。可这钱花出去,真能买来安全还是个问号。
面对这些警告,台湾也没闲着。2023年防务预算飙到5863亿新台币,涨了14.9%,重点买不对称武器,比如海基导弹、电子战设备。后备役制度也改了,训练次数加多,粮仓也扩建了,高雄、台中多存了10万吨粮食。政府还说要推广社区应急储备,让老百姓自己也囤点东西。
美国这边也给力。2023年的《国防授权法》给台湾每年20亿美金的赠款和贷款,武器送得更快。可质量问题老出,美国不得不多花心思管管。岛内民众也有动静,超市的罐头、米袋经常被抢空,大家心里都绷着根弦。
台海这局势,复杂得让人头大。中国的军事活动越来越多,美国的支援让台湾有点底气,可这平衡不好拿捏。粮食、油、弹药这三样,是台湾撑下去的底牌,但短板也不少。粮食结构得调,油库得藏好,弹药得备足。未来几年,台湾得在这几块下狠功夫,不然真有什么事,靠这点家底怕是悬。
这么看来,台湾的战备储存听着挺唬人,粮食够吃半年,油能撑90天,弹药也在加码。可细一看,粮食靠进口,油库不安全,精准弹药不够打,哪块都不踏实。美国推一把是助力,也是压力,台湾得自己掂量,别一不小心真成了人家的“武装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