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盛到衰落的蹴鞠运动,要说踢足球中国才是“老祖宗”

那有群体育人 2023-01-03 20:31:03

北宋哲宗时期端王赵佶在上朝之前想要修理下自己的鬓角,但忘了带工具,于是向自己的姑父王诜借用,王诜是当朝驸马同时也是为名流雅士,赵佶发现王诜的篦刀非常精致,爱不释手。

王诜当即决定有机会送一把给赵佶,当晚他把自己的一名家丁叫到跟前,让他送一把包装精美的篦刀到端王府。

家丁到端王府看到赵佶和一群人正在踢球,而他在一旁不置可否,赵佶让他试试,结果这一脚开启了北宋一段新的历史。

高俅的球技精湛

这个家丁叫高俅,于是诞生出了那个出名的足球梗——“高俅退役了,中国队一千年没缓过劲儿来。”

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死,因无子嗣,在皇太后的支持下,端王赵佶被选为皇帝,即宋徽宗。

因为踢球高俅得到重用

高俅是徽宗的重要玩伴得到了重用,官至太尉。足球踢得好能升官发财,到现在依然如此,只不过可能没人有高俅的技术。

中国蹴鞠

当时的足球叫蹴鞠,蹴是踢的意思,而鞠是皮毛制作的球。

中国足球看淄博

淄博足球起源地

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公开宣布:“中国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的淄博临淄。”然而4个月后,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国足因为没算好净胜球导致无缘下一轮,从此中国男足陷入了长期的沉沦。

如今中甲赛场依然有一支淄博蹴鞠足球俱乐部,淄博和足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史记·苏秦列传》:“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尽管英国人发明这项运动的时候可能和万里之遥的淄博没啥关系,但冥冥中两个东西方的大国似乎有着某种契合,要不然英格兰怎么会被称作“欧洲中国队”呢?

世界杯宣传片致敬蹴鞠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宣传片里也有向淄博致敬的画面,布拉特说:“足球起源于中国,临淄是足球的故乡,不仅是你们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是所有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的人的自豪。”

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专业足球博物馆,它浓缩了中国的蹴鞠文化史、民俗发展史、体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是一部立体的足球文化百科全书。

从军事训练到民间体育

到了汉代蹴鞠成为军事训练的一部分,在军队里流行,汉高祖刘邦在长安建立了“鞠域”,相当于今天的露天足球场,士兵们会在此训练蹴鞠,这项运动也渐渐朝着竞技体育发展,霍去病讨伐匈奴闲暇之余会把蹴鞠当做提升士气的训练项目,可能封狼居胥的时候还现场进行了蹴鞠比赛助兴。

汉武帝很喜欢看蹴鞠,常常在宫里举办蹴鞠比赛,邀请一些球员参加相当于“国王杯”,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

唐朝的时候踢得球他们已经学会了“充气”,以动物膀胱制作,充气而成,“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电视剧里的蹴鞠

唐人仲无颜还专门著有《气球赋》记载:“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

用皮革缝制为外壳,里面塞进动物膀胱做内胆,朝里面打起使之和外壳相接,再重新缝制起来,最终圆满而不溢出,当时的足球已经和现代相差无几只是使用的材质越来越科技。

唐代蹴鞠也从军事运动发展为体育休闲活动,不仅受到了贵族的喜欢在民间同样很受欢迎于是就有了“康庄驱逐,穷乡蹋鞠”的说法。

宋朝蹴鞠的黄金时代

《宋太祖蹴鞠图》局部

在上海博物馆有一幅古画叫《宋太祖蹴鞠图》画的作者叫钱选,生活在南宋和元代,画的内容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相约蹴鞠,一起参加的还有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等人。

你会发觉画里面的足球和现代足球就没有区别,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幅画是假的,或者作者穿越了,可能大家根本意识不到,宋朝足球的发达。

积贫积弱的宋代却是我国民间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当时已经对蹴鞠有了标准化,比如蹴鞠球,规定为十二片五边形皮革缝制,重量为十四两,相当于如今的430克。

你知道现代足球的重量吗?国际足联的标准是420克到445克。竟能如此巧合。

还有对于球场的标准划定,中国的蹴鞠没有两道门,而是在中间立一张网,上部有一个圆圈号“风流眼”,在规定时间里,哪方把球踢进风流眼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1857年第一支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成立,而再往前推800年,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已经成立了。

电视剧《一脚定江山》

南宋时期齐云社、圆社等各个社团方兴未艾,其中齐云社一直延续到明代前后300余年,它就是当时的“皇马”绝对的银河战舰,甚至制定了蹴鞠的行业规范,比如“齐云戒文”、“十紧要”、“十禁戒”、“十不踢”、“十不赛”等。

山岳正赛是全国性比赛

齐云社主办的赛事,叫“山岳正赛”,每年在都城临安举行一次,来自全国的各个“俱乐部”都能报名参赛,齐云社发布赛事通知,赛前要敬神,比赛要收取一定的参赛费用,叫“香金”,比赛的奖品叫“球彩”,集合完毕并待以茶饭后分级进行比赛。

宋朝的足球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话本《钱塘梦》形容:“有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城,更有一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毬”。意思就是,但凡有块空地,不是种花就是踢球。如此的群众基础要把如今的中国足协羡慕死。

蹴鞠的没落

到了明代朱元璋很不喜欢蹴鞠,他偏执地认为老对手张士诚就因为军队里太多人喜欢蹴鞠才会输,于是直接规定军队里禁止蹴鞠,违者严惩,曾经有士兵忍不住踢几脚,直接全家被发配边疆。

女性喜爱蹴鞠

但在民间依然有不少蹴鞠玩家,只不过明朝呈现的特色是越来越多女性喜爱蹴鞠,但此时这项运动已经发展成为踢毽子一样的游戏,其竞技性和团队性被削弱,最终让蹴鞠沦为博君一笑的游戏。

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被严重削弱的蹴鞠又在皇宫流传,相比于此前比拼体能和技术,在这里太监和宫女玩蹴鞠就为了给皇帝解闷。

到了清朝满人入关蹴鞠这项运动更是缺少了生长的土壤,然后又是外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现代足球开始传入中国,很少有人还知道千年之前在淄博、在长安、在杭州的那项蹴鞠运动。

电影《京都球侠》

有部电影叫《京都球侠》讲述的是晚清时期,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足球队为民族自尊与西洋球队展开决战的故事,里面的足球比赛居然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稀罕”玩意儿。直到现在中国足球依然没有站起来。

从清朝开始中国早已经不是世界的中心,日不落的英吉利帝国带着的自己文化席卷世界,足球成了英国人的发明,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他们打出的口号叫“足球回家”,可如果他们了解过曾经蹴鞠在中国的辉煌,或许他们都得叫一句“祖宗”。

0 阅读:6

那有群体育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