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位患者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来找我复诊。他忧心忡忡地说,自从做了手术,就不敢有丝毫大动作,更别提运动了,生怕支架出问题。他每天小心翼翼,连爬几层楼梯都心惊胆战。其实,像他这样对支架术后运动存在误解的人不在少数。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支架术后到底能不能运动,又该怎么运动。

不少人觉得,心脏都装了支架,就该静养,运动太危险。可实际上,适当运动对支架术后康复大有益处。研究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的支架术后患者,心血管疾病复发率比不运动者低 30% - 40% 。运动能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收缩剂、增加血管扩张剂活性,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让血压更稳定。运动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脂肪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利用,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而且,运动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调节血脂,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正常水平。
从生理层面讲,科学合理运动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减少粥样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简单说,运动就像给心脏打造了 “备用通道”,让心脏供血更有保障。所以,支架术后并非不能运动,而是要科学运动。
安全有效的四大锻炼方式1. 慢走慢走是支架术后患者最适宜的运动之一。它强度低,对心脏负担小,还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刚开始,每次可走 15 - 20 分钟,每天 1 - 2 次。随着身体适应,逐渐增加到每次 30 - 40 分钟,每周 5 - 6 天。行走速度以能和人正常交流为宜,不要过快或过慢。比如,在小区花园、公园步道等环境好、地面平坦的地方慢走,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放松心情。注意,不要饭后马上走,饭后 30 分钟到 1 小时后再开始运动,避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心脏供血。
2.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配合,能调节身心,对支架术后康复很有帮助。每天坚持打一套太极拳,约 20 - 30 分钟,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身体柔韧性。打拳时,身体各部位协调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还能缓解精神压力。太极拳流派众多,像简化 24 式太极拳就很适合初学者,动作简单易学。练习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呼吸均匀,动作连贯。如果条件允许,可跟着专业老师学习,确保动作规范。
3.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不错的有氧运动。对于支架术后患者,建议选择室内健身自行车,或在平坦、车少的户外道路骑行。骑行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骑行 15 - 30 分钟,每周 3 - 4 次。骑行过程中,身体保持放松,调整好座椅高度,让腿部能自然伸展,避免过度用力。室内骑行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阻力,户外骑行要注意安全,佩戴好头盔等防护装备。通过骑自行车,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对心脏康复有积极作用。
4. 八段锦八段锦融合了中医经络学说和养生理念,动作舒展优美。支架术后患者练习八段锦,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1 - 2 次,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免疫力。八段锦共有八节动作,每节动作都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和脏腑进行锻炼。练习时,要注意呼吸与动作配合,做到深长匀细。比如,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通过双手上举拉伸,能调理三焦气机。八段锦动作简单,不受场地限制,在家中、公园都能练习。
支架术后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如心功能、血压、血糖等指标,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特别是有其他基础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运动时,要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必须立刻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运动时间也有讲究,下午进行运动训练,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对较低。极端天气,如高温、严寒、大风、大雾时,尽量不要户外运动,以免诱发心绞痛等疾病。运动前别吃太饱,也不要空腹,可适当补充少量水分。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休息 15 - 20 分钟,等身体恢复平静后再洗。
支架术后并非与运动绝缘,科学合理运动能助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严格遵循注意事项,就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让心脏重焕活力。希望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为心脏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