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希望和变革的时代,然而对于很多煤矿工人来说,这一年的意义却是饱含着辛酸和痛苦的,“西山煤老板”这一称谓背后所承载的事实,比起大家以为的任性挥霍,更加刻苦铭心的是那些为生存而不得不辛苦奔波在煤矿工地的工人们。
煤矿,不仅仅是一种能源,它更是中华民族不断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见证, 从1875年煤矿的发现,到1901年正式开采,到如今的旅游观光地,煤矿也见证着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变迁。

第一章:煤层55米厚的亚洲第一露天煤矿,118年后见证了哪些历史?
(1)煤矿的发现始末
中国人发明了火,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火就成为了人类征服自然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而煤矿,便是人类获取火焰最便捷的方法之一。
正是因为煤矿的出现,才让人类开始学会了取之于地,更好地去开发和利用自然的馈赠,西露天煤矿,便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煤矿。

1875年,西露天煤矿第一次被人发现,并在1876年开始了小规模的开采。随着西露天煤矿丰富的煤炭资源被逐渐挖掘出来, 在1901年时,西露天煤矿正式开始进入大型开采的阶段,成为了亚洲第一座露天煤矿,并因此得名。

(2)煤矿的历史变迁
对于西露天煤矿来说,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无数次的兴衰沉浮,甚至可以说,西露天煤矿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在日本占领期间,西露天煤矿被大规模开采, 大部分煤矿开发过度,导致煤矿资源的枯竭,剩下的煤矿主要被用作燃料供给日本的军事作战。

尽管在日本占领期间,西露天煤矿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但同时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人道危机,很多东北人民不得不忍受着饥饿和贫困的折磨,在日本人的压迫下,生活困苦,甚至还有人为了谋生,被迫加入了日本军队。

随着日本战败,国民党政府接管了西露天煤矿, 在国民党统治下,西露天煤矿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成为了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矿之一,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应,在此之后,西露天煤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成为了新中国东北地区重点发展的煤矿之一, 为整个东北重工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章:煤矿开采118年,2019年关闭后都发生了什么?
>>>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长达118年的露天煤矿开采,虽然开采的煤矿资源让中国获得了巨额的经济利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尤其是露天煤矿开采,更是让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盲目的开发,导致周围的植被被破坏殆尽,土地表面的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很多植物都已经无法在这里生长。

>>>安全隐患太多,且煤矿资源开采殆尽
经过多年的开采,露天煤矿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露天煤矿开采造成的土地开裂现象,导致周围的土壤和水源都受到严重的污染。
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资源的开采难度也越来越高,原本用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煤矿资源,反而成为了现在的负担。

当今社会,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行为非常值得警惕, 如果我们继续追求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环境的保护,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
第三章:亚洲第一露天煤矿的蜕变,如今怎样了?
(1)留下了巨大的"天坑",生态价值极高
亚洲第一座露天煤矿,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今只能以遗址的形式继续存在,而现在这个"天坑"也成为了一个极具生态价值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地利用这个资源,进行生态保护和恢复,就可以让这里成为一个新的生态宝藏。
在这处废弃的煤矿区,由于处于高耸的山峦之中,四周的树木茂盛,非常富饶。在露天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这里的植被几乎被破坏殆尽,然而如今这些植被又逐渐恢复了生机,绿树成荫,相比之前更加生机勃勃。

(2)旅游景点变废为宝,生态恢复良好
在这座露天煤矿的遗址中,依然可以看到当年人们在这里开采煤矿时所留下来的痕迹,虽然如今这里已经废弃,但依然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了解这段历史。
而且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不再像之前那样让这处地区一直处于荒废的状态中, 而且通过旅游发展,这里也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收益。
(3)煤矿转型,助力当地发展新经济
转型,成为了这处露天煤矿的唯一出路。 这里不仅仅可以继续发展煤矿经济,发展其他经济形式也可以帮助这里的发展。
如今这里已经引入了旅游产业, 当地人也可以借助开设民宿,提供导游讲解服务等形式,进行自我的变现,获取可观的收益。
尾声:从资源开发到可持续发展,抚顺煤矿实现了蜕变
从一个资源贫瘠的地区蜕变成为如今的旅游胜地,抚顺煤矿的转型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通过政府的推动和当地人的努力,这里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借鉴这个经验,在其他地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建议一)探索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应该探索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例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
(建议二)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政府也可以利用这处露天煤矿的遗址进行更深入的环保教育和宣传,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些历史遗迹进行一些环保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建议三)加强生态监测系统,防止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在煤矿资源开采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防止资源开采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例如,在煤矿开采前,可以对开采区域进行环境评估,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在资源开采后,也可以对开采区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一个地区的资源开发,并不能代表着这个地区的发展,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影响,可能会给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西露天煤矿经过118年的发展,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衰落,如今在蜕变后,已经在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希望这样的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我们共同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