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落地!2026年起,电动车再不怕“火”了?

裴裴评汽车性能 2025-04-17 05:58:43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消费国,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根据数据显示,仅在今年,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突破50%,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取代燃油车指日可待(理想状态)。然而,随着保有量激增,电池安全问题却频频登上热搜。“起火”“爆炸”成了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比如最近热度爆表的小米SU7事件,而且通过搜索发现,例如这样的事件并非孤例——数据显示,仅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同比增加23%,电池问题就超过了60%,这足以证明了,目前新能源电池的问题所在,包括极端场景测试缺失、安全标准滞后等等。这也是公布新颁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背景。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们简单的了解一下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通俗点来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火烧连营”?必须掐灭!旧标准仅要求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新规则直接“封死”所有可能——无论何种场景,电池必须全程无明火、无爆炸,甚至烟气也不能威胁乘员。“快充一时爽,电池火葬场”?新规说不!针对快充普及带来的隐患,新规新增“300次快充循环测试”,确保电池在长期快充后仍能扛住短路等极端情况。“底盘磕碰就完蛋”?底部撞击测试来了!模拟车辆碾压飞石或剐蹭底盘场景,用直径30mm的钢球以6400J能量撞击电池包最薄弱部位,要求撞击后无泄漏、无起火。

一句话总结:新国标用“物理+化学”双重保险,把电池安全从“概率问题”变成了“绝对承诺”!

而此次新国标还新增多项“地狱级”测试,更是直击行业要害,比如:

底部撞击测试:模拟车辆剐蹭底盘,用钢球以6400J能量撞击电池包,用来检验结构强度。快充循环+外部短路测试:300次快充后,模拟外部短路场景,确保电池“老当益壮”。内部加热触发热失控:不再依赖外部针刺,改用内部加热片模拟更真实的电池故障。2小时热扩散监控:热失控后需持续监测2小时,所有监测点温度≤60℃。盐雾试验升级:强化电池在沿海高湿高盐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烟气毒性控制:确保热失控时有害气体不侵入乘员舱7。

简单总结一下:以目前小编的非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些新增的测试,大多数的劣质电池都能排除在外了,我这里强调的是“大多数”哈!

而选择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上颁布这样的条令,个人感觉在时间上恰到好处。一方面给消费者吃了颗定心丸,另一方面也能让目前爆发式增长的造车新势力多些冷静的时间。但同时,小编也有一些担心!比如新规实施后,电池系统成本大概率会上涨,根据专业人士预判,上涨幅度或在15%-20%,而30%的二线企业或因技术不达标被淘汰。这也就意味着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凭借固态电池等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垄断市场!当然,好的方面就是二线企业能抓紧更新技术,与比亚迪等形成良性竞争,这才是市场最想要看到的。

简单总结: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续航焦虑”到“安全焦虑”,毕竟续航越来越高,但安全性可没有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续航到安全完全不匹配!而此次新规的颁布,总算是让行业迈出历史性一步。个人感觉更像是一场关乎生命的技术革命。正如网友调侃:“电动车可以卷续航、卷智驾,但安全才是最大的‘爆款配置’!”

0 阅读:9

裴裴评汽车性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