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的人均GDP估计为3.6万美元,超过了日本的3.2万美元,连续第二年超越了日本,而且领先程度在加大。
虽然这里面有日元贬值的因素,但这些年韩国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再加上日元贬值本身也有日本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因素在内。

那么韩国是如何从一个日本前殖民地,一步步发展到今天逆袭了日本呢?
这里面有两大因素,持续的深化改革和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
首先说说改革的因素,朝鲜战争结束后的韩国,一贫如洗,经济持续衰退,人民生活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朴正熙果断发动政变上台。
和其他的独裁者不同,朴正熙上台后,并没有只顾个人的权力享受,而是选择发展国家经济。但是做为军人的朴正熙,并没有多少经济学知识,但他曾在日本军队中服役,因此就把日本的那套统制经济搬了过来。
统制经济的特点,就是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同时扶持重点私营企业发展,利用私营企业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简单说就是财阀体制。

但是韩国当时并没有日本那样的财阀,因此朴正熙就扶持了一批泥腿子上岸当财阀,例如现在很辉煌的三星集团,原来是一个卖水果的。因此在朴正熙时代,韩国财阀远没有今天这么威风,而且还有很高的风险,一不小心就会被军政府拿出去当替罪羊。
财阀制度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建设重点产业,这些产业迅速拉升了韩国的经济地位,代价当然是普通老百姓成为财阀的牛羊,由此埋下了韩国老百姓和财阀之间的深刻矛盾。
但军政府的统治并未持久,朴正熙死于统治集团的一次内斗,继任的全斗焕和卢泰愚在强烈的民主运动下宣布还政于民。

民主化后的韩国政坛,分成左右两派,在军政府时代就不断兴起群众运动的一派,被称为左派,代表人物金永三、金大中;在军政府时期跟财阀有密切联系的一派为右派,代表人物为李明博、朴槿惠。
以群众运动为基础的左派政党,其政策主张未必就是好的,当然世界上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政策,不过他们对财阀的敌视态度,给韩国社会带来了活力。
例如在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总统金大中对财阀进行了破产重组,将近一半的财阀集团消失。虽然这次改革并没有彻底消灭财阀经济体制,但也让财阀意识到了,政府关键时刻是敢动真格的。
正是左派群众运动的真实威胁,让韩国财阀更有危机感,强化了韩企积极进取的精神,近二十年来韩企逐渐展示出了超越日企的趋势。

左右两派政党互相争斗,有可能造成政坛的撕裂,但是也有利于打破某一派别的长期垄断,关键是动起来,而不是死水一潭。死水一潭的社会是可怕的,只有持续深化改革才有未来。
再来说说日本,自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后,日本已经几十年没有大的制度改革了,1955年形成的自民党长期执政,又被称为1955体制。期间虽然也有民主党的短暂执政,但这个民主党只是自民党分裂出来的派阀建立的,本质上没什么两样。
长期执政久了,政客没有进取心,财阀因为有垄断地位,对企业的经营也就得过且过。对比韩国财阀的进取精神,日本财阀显得懒洋洋的,韩国企业在各种高新科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日本企业最大的愿望还是求稳。
在半导体产业上,日本不仅落后于韩国,还被台湾给追赶了,当台积电在日本建设半导体工厂时,日本人居然还有“黑船来袭”的感觉。
这又引出了另一个因素,那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问题了。

二战后至今,韩国拥有一个新生民族应有的朝气,整个民族达成的共识就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国家,尽管左右两派的主张各不相同,但方法是试出来的,路是走出来的。你不去做,就永远没有答案。
今天的日本是一个非常老态的民族,在下年轻人躺平,没有更大的盼头和理想,在上的政客和财阀得过且过,只要不出事就是天下太平,上上下下都失去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
随着韩国总统尹锡悦的失败政变,韩国的宪法改革问题也提上了议程,韩国还将就继续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展开讨论。
韩国没有停止探索,日本已经弃疗,未来韩国领先日本的趋势还将会进一步拉大。